我国每年的“艺考”生中拥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经过艺术院校的严格培育和名师的精心点拨,确实能成为尖子人才。中国学生的技术功力超强,这从国内外的艺术比赛中即可见一斑。但即便如此,报考学生中没有什么天赋的仍占很高比例。学艺术是需要天赋的,这个道理谁都懂,多少年来媒体和专家们也在不断呼吁,但一旦放在自己身上,或放在孩子身上,人就糊涂了。
有的是孩子天生喜欢文艺,如果父母能够客观审视他们的天赋,就可以将专业和喜好加以区分,但现在的孩子是独苗,家长多是溺爱,客观当然也就无从谈起。有的属于家长逼迫。歌唱家吕继宏就认为症结在家长,他们只看到艺术界的成功光环,所以千方百计想将孩子塞进去,以便未来能出人头地。
人人都想学艺术并不是什么坏事。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就认为学习艺术应该鼓励,但必须分清职业、师范和素质教育的不同。事实上,一生从事艺术职业的人极少;另一部分人学成后不妨从事艺术师范教育,这样的师资在中国并不充足;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艺术素养都是不可或缺的。可惜,眼下有心职业从艺的学生过剩,而艺术师范与艺术素质教育又不被重视。在中央歌剧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先后担任副院长的高艾,经常接触“艺考”家庭,他说,因为多数家长期望值过高,都在做孩子的明星梦,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足,结果有的孩子从此就“恨”起了艺术。
“很多家长的投机心理很重,学习艺术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的文化课不够好,可以借学艺术来完成本科学历,即使考不上艺术院校,也能在报考其他大学时以艺术特长的身份降低录取分数线。”高艾这样说。
改行的越来越多
小剧场话剧是如今京沪舞台比较活跃的演出,登台的多是艺术院校的在校生和各种综合大学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天津工业大学毕业的刘卓,每天晚上在东四十条立交桥东南角瑞士公寓的舞台上,都是最受欢迎的演员,幽默诙谐的风格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这位来自黑龙江大庆的小伙子,自幼就喜爱表演,先是学舞蹈,后来又学影视,因为文化课不行,专业分数再高也与艺术院校无缘,最后考上了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专业的后面还有个括号,里面称“影视表演方向”,这是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兴办表演专业的招数。刘卓是佼佼者,毕业后在小剧场话剧舞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其他同学就没这么幸运了,几乎全都改行。
统计各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并非易事。一些知情人一再提醒,千万别相信那些学校报出的就业数字,里面水分很大。有些学校就强求毕业生几月几号之前必须交来就业证明,结果,弄虚作假成了家常便饭。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李续说,著名专业艺术院校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因为成才率有目共睹,而且毕业生数量不多不滥。3月31日他们刚刚开过供需见面会,团体、院校加企业共有上百家过来选人。但是其他综合大学艺术专业的就业情况就远不如他们了,改行的比较多。
“现在的就业观应该更新,尤其是艺术,自由职业是未来的趋势。文化体制改革改的就是‘铁饭碗’,如果还以进入艺术团体为就业标准的话,那不等于没改?”李续认为,艺术专业出来的毕业生是否就业应该以是否从艺为准,有的人虽然不在院团,可一年里能签几个演出合同,或者经常保持艺术聘约,就算就业,这在世界上也很普遍。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院长雍敦全也说,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文艺院团招人越来越少,但各种演艺公司招聘艺术人才却日益增多,演艺公司就业与传统的就业不同,年聘和项目聘比较多,这对毕业生的就业观是个挑战。
不过,也有人认为,不管签什么约,一个艺术从业者一年里起码有多半时间在从艺,才能算与专业有关的就业,否则就是一种“隐性失业”,或者是改行。据有的媒体报道,去年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就业不理想而选择了改行。
艺术“北漂”是一支没有栖身院团却在拼命实现艺术理想的大军,有人说是20万,也有人说30万不止。他们当中也有不少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认为北京的从艺机会多,但又没能在北京找到“工作”,于是成了“北漂”。“北漂”为各种影视剧拍摄、大型文艺演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临时人才。不过,成名的毕竟是极少数,许多人常年苦苦挣扎,睡地下室、吃方便面、打零工,一年里多半时间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最终还是不得不与文艺说再见。
无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还是新型的就业,求职都会非常辛苦。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专业最早的高材生章毅,毕业后当“北漂”多年,每年不过一两个剧目可演,只得先赴英国深造,回来后改行做起了生意。他劝各位学弟学妹们,“艺考”前一定要了解专业的就业情况,如果毕业后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竞聘专业岗位,最好还是趁早改行,何必自我耽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