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人们永恒的话题,也是留在我们心底最美好的记忆。而最近因为一部《山楂树之恋》的热映,让大家似乎牵起内心的涟漪,又重新回味起自己那曾经纯美的爱情。为了一探究竟,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专程赶往北京,采访了导演张艺谋、主演周冬雨、窦骁。在棚内三小时的采访时间中,张艺谋侃侃而谈,讲述了《山楂树之恋》选角、拍摄过程的种种波折和故事,更是在荧屏上首次袒露了自己在拍摄过程中“将命搭在两个新人身上”的心路历程。面对“名列网上投票最适合拍摄《山楂树》的导演榜首”、“《山楂树》是老谋子的转型之作”,甚至“《山楂树》投射了导演的纯爱故事”等等热门话题,张艺谋也是一一直面,妙语连珠。而在媒体面前一直惜字如金的两位男女主演周冬雨、窦骁也打破羞涩,在节目中大方分享了自己的银幕初体验。本期特别节目将在9月18日周六晚20点在艺术人文频道播出。
张艺谋:我自己认为如果说清新,我们希望这个电影有一种纯真和清新感的话,我觉得要用新人。不是其他演员不好,而是用新人你不用演戏,你可能就占了一个新,可能认可度反倒高。还有一个,这个电影要转递出那种娓娓道来的,朴实无华的一种渗透进来的感觉的话,两个演员没有任何的前史被大家知道,可能有助于这种渗透感。
新演员的雕琢真的是这部戏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我觉得调教也罢,或者引导也罢,实际上你要功夫下得最大的是演员。我自己是有很多很多次的焦虑困惑,和所有的创作中的七情六欲都有,实际上两位演员不知道,所以他们其实没有太多的了解背后的事情。就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尽量让他们处在一个简单的位置上,所以每天就跟上下班差不多。但实际上我自己在现场看和回去看回放,我还得去边拍边剪,很少有我是边拍边剪的。所以我白天拍晚上剪,白天拍晚上剪,当你看这两个人物慢慢呈现在你的成果上的时候,你要思考很多东西你要判断很多东西。所以我就是一直在调整一直在调整,我就是想办法带着两个演员,让他们进入那种自信和进入那种表演状态中,还要很松驰。还不是说你会演什么,你根本就不是要演,你是要跟着人物一起有那种生活的感觉,总之说起来很容易。
主持人:什么样的机缘,知道小说《山楂树之恋》,并决心拍为电影?
张艺谋:那时候正在准备《三枪》,一个朋友拿来这个本子说让我看一下。当时对于小说的背景一无所知,因为刚刚结束奥运会。然后就是看到最后静秋跟老三的告别,就突然被感动了,一个瞬间。然后别人才给我介绍它的小说的背景,我都了解之后,就跟我们老总商量,我们已经《三枪》了,所以就还是按原计划拍,拍完之后再重新再看这个题材。
主持人:网络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调查,就是说《山楂树之恋》要拍成电影,选一个导演来拍,你们觉得谁最适合,张艺谋导演您是第一名。其实我最早听说像冯小刚,还有其他一些导演也曾经打过这部剧本的主意。那最终是怎么跟您机缘巧合地由您来拍摄呢?
张艺谋:前头的所有的过程我都不知道,但是当时因为要拍摄《三枪》,后来我就说那要不然就放弃了,你们要不愿意等就算了。拍完《三枪》之后,人家剧本方面的公司又来找我们的老板,后来我想那也许他们认为是非张艺谋莫属了,所以这样的话后来我们老板就同意说就拍这个。
主持人:选择此部小说翻拍成电影,是否和张导自身经历有关?
张艺谋:知青经历或者文革经历对我来说,是我的十六岁到二十六岁这个阶段,这个记忆是永生的,它的烙印是永久的。所以我对那段生活是有一种情结在的,你可以叫永远的记忆。因为那是我的成长期,是我的青春期。而且那么大的事情,整个中国千千万万的人都经历过,所以那种人生的记忆和历史的印记这个烙印是抹不掉的,但并不是意味着出于它才去拍这个电影。还是我被原作里面的那种爱的感觉所打动。当然那个时代我更熟悉一点,时代其实只是每一个人他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心路的一种逻辑关系。但实际上感情是超越时代的,爱恨生命这些主题都是超越一切的,所以一个非常好的爱情故事,在今天其实是有意义的。我自己讲就是说我们把它拍成一种朴实无华的,一种娓娓道来的洗尽铅华的样子,也是希望它在今天有一份独特性。今天的电影多么眩目啊,《阿凡达》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简直千姿百态。生活也是,人生也是,人的价值观也是。那么多元化的,那么一个静静的,一个娓娓道来的,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很动人的爱情故事,我自己觉得很有特殊性。
张艺谋披露《山楂树之恋》幕后机密
主持人:在《三枪拍案惊奇》公映时张导说那是他拍的最开心的,那这部《山楂树之恋》呢,拍摄过程怎么样的心情?
张艺谋:这部片子我自己其实拍得很辛苦,因为我不能给两个新人有任何的压力。除了重现那个年代有很严谨的细节表述,去营造这个氛围之外,更多的就是要让两个新人慢慢带入那种感觉,要让他们慢慢地进入那个人物的状态中。这里面有许多点都是很有感情的,但是它又不是那种很强的戏剧性的点,它就是一种人物的那种细致的东西,娓娓道来的那种心动。所以这种感觉两个演员在把握上,在慢慢接近上实际上都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我自己觉得这个电影其实比《三枪》要辛苦。
主持人:很多看过电影的人有同样的感受,似乎这部电影和以往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有很大区别,是不是可以说这是您的转型之作?
张艺谋:大家愿意很理性地来看我怎么自我设计,其实都不是的。因为我很难碰到好的剧本,现在是剧本荒,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做自我设计在什么时候开始转头,在什么时候开始拐弯,基本没有因为没有挑选的余地,碰到好的剧本就去拍它,是什么就是什么类型。
主持人:《山楂树之恋》与以前的同题材作品《我的父亲母亲》相比,无论从叙事结构上,还是情节构架上,都要更直白,更纯粹,为什么会想到这种返璞归真的做法?
张艺谋:实际上根据这两个新人,我们调整了许多结构,也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这种平实朴素的叙述方法,要缓缓跟进,随着两个新人随着两个人物的感觉往后走。我自己也感觉往后慢慢地会看进去,然后那种感动的不是靠哭天抢地,那种强度给你的是好像不知不觉,什么时候你的心就被触动了,我自己其实也是很喜欢这种感觉。其实用朴实无华的叙事方式更需要导演的定力,要自信。你放弃的是所有这些容易得到效果的东西,你要很自信。放弃之后要有一种精神出来才可以。
实际上这就又回到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和两个人物的命运,能不能最终出来,你放弃了起来,他们要出来,他们出来跟着他们走就没有问题。拍摄过程中我常常自己也会很困惑,会不断地问我这样做对不对。最重要的是两个新人的表现给我信心,我是拍的当中我一直在验证,因为我知道当我放弃我自己擅长所有的东西的时候,我的命就搭在他俩的身上。
主持人:既然张导说,把命都搭在两个新人身上了,把您的金子招牌都寄托在两个新人的表演上了,当初怎么会想到要找新人呢?又是如何雕琢他们的呢?
周冬雨窦骁自曝选角花絮
主持人:冬雨你是什么时候接触到说有可能张导要选这部戏的女主角了?
周冬雨:是一次到南京参加艺术考试的时候,当时我正在排队进场,张导这个剧组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了,然后一个副导演帮我拍了一段。就是跟我聊天,然后看我的正面、侧面还有后面。我当时因为急着去考试,也是第一次参加考试,就比较紧张,完全没有放心思在那个副导演身上。
主持人:其实那时候还没入张导的法眼呢是吗?
张艺谋:那段没有,就给人家放过去了。我们那个副导演非常有经验,也挺坚持,就说我一定得让导演再看一下。他不死心就去拍了第二次,然后就选上了。
周冬雨初见张艺谋:我觉得这是导演的替身!
主持人:见到张导的时候什么感觉?跟你想象的一样吗?
周冬雨:我印象当中就是在电视上,还有网上看到一些就是他的那个视频或者图片,我就是觉得不像。就是各方面都不像。
张艺谋(插话):简单地说,她认为我们组找了个替身来的。我是怎么着?像个李逵?我那天为什么让你感觉不像,我这个还很好奇,我怎么不像呢?我是原版啊!
周冬雨:您可能觉得我比较小,然后走到你面前你可能想慈祥一点对我,然后就跟看孩子似的。就跟逗小孩似的,我就觉得不像。
张艺谋:这么说我应该酷一点,说“坐下,报上名来!”哈哈哈。
张艺谋:《山楂树》之后,给孩子们一个单纯的环境,让他们慢慢成长
主持人:周冬雨因为《山楂树》获得了很多机会和关注,同时也为了这部戏放弃了高考?那之后如何打算呢?
周冬雨:我当时觉得这个机会特别难的,是生命中一个难得的体验,所以就接拍了这部戏。我还小,高考之后还能回去继续考嘛。
张艺谋:还是建议她继续高考。她当时是考艺术院校的舞蹈系,她已经拿到文考了,但是跟我们拍摄时间完全冲突。我们就跟家长商量,跟她本人商量,怎么选择。后来他们还是同意,愿意先拍电影。我当时只是说,拍完电影还是要去上学。所以现在我们就是让冬雨争取考电影学院这样的艺术类学校。我就是认为你不能让你的学历只停留在高中上,也不能让你不接受教育,现在这个年龄更多的还是要好好学习。
主持人:在拍摄《山楂树》这个过程当中,张导对于两位小演员都是特别保护的,现在签约之后呢就意味着他们俩实际上就已经踏进娱乐圈了。而娱乐圈我们把它形容是一个万花筒,是一个大染缸,那么接下来两位的路该怎么走?张导借我们这样一个节目,能不能给他们一些提醒或者说期待?
张艺谋:其实首先说新画面,它不是一个演员经纪公司。新画面也无意去做演员经纪,之所以跟他们两个签也是一种帮忙,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两个孩子都小,都在念书或者还要再念书,就如你所说娱乐圈呢是比较复杂的,就是觉得他俩都是好苗子,好苗子就让他去健康地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呢,可能新画面公司或者我们剧组能提供一些帮助。所以我们对他们两位的前途的设计、发展并没有做专业经纪公司的那些工作,就是还是让他们自由自在,我们只是一些建议和帮助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