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表演中最难捕捉、最难掌握 的是内心情感。当你对剧中环境、剧中发生的事情没有真实的信念,没有感受到任何程度的实在刺激的时候,要唤起真实体验的感情是不可能的。而形体任务和动作是捉摸不到的,是由意志支配、控制的。从具体的细小的动作开始,能帮助演员获得信念和真实感,并在行动中唤起相应的感情体验。
让我们回到卫生员抢救负伤战士这个练习。如果你不能立即相信这一切,难以进入规定情境,怎么办呢?"假使"和想象会给你带来帮助,但是不能静止地去想象,要在想象的推动下去动作。"假使"、想象、动作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相辅相 成,相互作用。你从认真的动作开始,背着伤员跑下来,这离前 沿阵地很近,还在敌人的射程以内,要尽量压低身体,避免伤员再受伤害;要把伤员安置在安全的地方,这时迅速而又仔细 地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那边有个土坎,还有棵树,既能掩蔽伤员,又有荫凉,赶紧背过去,小心翼翼地轻轻放下伤员,生怕他受到震动,脱下自己的锦衣,垫在伤员头下,让他躺得舒服些。解开伤员衣服,慢慢扒开,子弹打中胸部,血流的很多,赶快打开急救箱,用酒精棉球仔细擦拭伤口四周进行消毒,擦得特别小心,尽量减少伤员的痛苦……,当你认真、细致、注意力 集中地去完成这一系列行为和动作的时候,你逐渐被眼前的对象吸引住了。真实的动作带来真实的感受,你越是认真地像对待伤员那样地去动作,这种真实感受就越强,使你相信这儿 就是战场,躺在面前的是急待抢救的伤员。也许就在你用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血迹的瞬间,这个动作激起你内心对伤员深切关心的感情。对虚构事物的真实信念,产生了相应的真实 情感,这会推动你更积极地去行动,迅速而仔细地包扎好伤 口,耳朵紧贴着伤员的胸膛,听着他心脏跳动的情况,在想象的帮助下,你感到伤员的呼吸是那么微弱,你用湿毛巾敷在伤员额头,急切盼望他从昏迷中苏醒。突然发现他额角有道伤疤,这伤疤是那么熟悉,再看看伤员,越端详越眼熟,他是谁?在那见过?你回忆着、思索着……,想起来了,是他,村东头的小顺子,伤疤是一次下雨放牛的时候从山上滑下来摔的。你扑向前,扶着他的肩膀,激动地、轻走地呼唤:"小顺子!小顺子!睁开眼看看,还认得我吗?……。"练习结束了,泪花还在眼角闪烁着。
由细小的动作开始,运用"假使"和想象,导致对复杂情境的信念和真实感;由外部动作的真实产生内在情感的真实,这是达到正确表演的有效方法。一位演员说过:"表演艺术就是舞台虚构条件下再现人的行为。"
翻开《辞源》、《辞海》,"交流"只注明是物理学的一个名 词,指电子的流动方向依一定的频率来回变换,由此极流向彼极,又从彼极流向此极,即所谓"交流电"。这很像两人传球,你把球掷给我,我接任球又掷给你。交流一词包含着你来我往,互相沟通的意思,这被扩而大之,用在其它方面,如:城乡交流、物资交流、经验交流等等。在表演艺术中它也成了表演的一个专门术语。 表演中说"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刺激和影响。
法国、意大利合拍的影片《Z》里,反战的议员被反动政府当局谋杀致死,议员的妻子从医院回到议员住的旅馆房间,收拾死者的遗物。她看到丈夫抱着孩子的照片、整理他贴身穿的衬衣和洗脸间丈夫日常使用的洗用具……遗物还是丈夫离开房间时那样摆着,可是人却不在了。她看着、抚摸着,每一样东西都深深刺痛她的心,激起她回忆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情景, 加剧她失去丈夫的深切悲痛。这里,人与物之间产生强烈、细致的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单方面的,只有丈夫遗物给议员妻子带来的巨大刺激。
最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生活里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在人群中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在哪见过呢? 你努力思索、回亿着,对了,他非常像小学时的×××,可是过 了二十多年,人变了很多,拿不准是不是他,赶紧跟过去,走近一些看,越看越像,虽然这是个中年人,可他的眼睛、他的笑容,仍然依稀可辩认出这就是童年时同坐一张课桌的朋友。当-你牢牢盯着他的时候,他也感觉到了把目光转向了你,从他的眼神中,你感觉到他也在辨认你,你笑着向他走过去,伸出了手,他还有些迟疑、有点发窘,你高兴地叫声:"×××2"这下他也认出来了,两眼发光,喜笑颜开,喊着你的名字扑过来……。这个互相辨认的过程,就是两人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戏剧中,剧情就是在人物相互关系的矛盾冲突中发展的, 人物之间彼此发生任何关系就必定存在着交流。交流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我们以动作、表情、语言表达思想情绪,给对方以刺激,又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看见、听见、触摸到、感觉到对方的动作、表情、语言,接受对方的刺激,促使自己产生新的反映,进一步给予对方,构成交流,像前面说的两人传球那样,你来我往,相互刺激、相互影响,推动人物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变化、发展。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你倾听对方的谈话,听他说些什么,领会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他谈话的内容、语气、声调、表情中接受他的思想、感情、情绪,从而产生自己的反映,或赞同、或反驳,或兴奋、或愤怒……。
除了语言,还有"无言交流",即通过动作、神态、瞬间表情的变化、一个眼神等等,把自己的思想情绪鲜明地传达给对方。 交流中,传达和接受的过程是相互交替进行的,在表达的同时,也在不断接受对方的反映。老师给学生讲课,老师不仅在影响学生,尽量讲的清楚明白,让大家听的有兴趣,能接受讲授的内容,而且在讲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听者的反映,感受学生情绪的变化,是不是听懂了,是兴致勃勃地在听,还是觉得没意思,不耐烦了……这些都给讲课的人带来影响。因此,在影响对方的同时,也在不断接受对方的影响,这又有别于两人传球时那种机械的往返了。由于人们的感觉很敏锐,思想情感的活动、变化迅速异常,因而人们之间的交流很细致,很复杂,也是很微妙的,这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细细地去观察、体会。
掌握交流,最主要的是做到真听、真看、真的去感受,在表演的此时此刻,真正看到对方在做什么,听到对方说的是什么,从对方的态度反应中接受刺激,感受对方思想感情的活 动,在"活"的交流中,促使自己说出要说的话,做出要做的动作,产生相应的内心活动,这才能使人物在舞台、银幕上"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