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实际上是演员在创造角色时体验与体现的关系。演员要想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就不能不面对这一问题。
我国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常说“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还说“容动而神随,形现而神开”。这应该说是比较正确地阐明了演员在创作中体验与体现的关系。也就是说,演员在表演创作时,他对于角色的内心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体验应该是起着主导的作用,是基础,在人物的创作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外部的体现应该是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属的,但又反过来为表现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情感服务。这就是内部与外部的基本关系。在演员的创作中,从接触剧本开始一直到人物形象创作的完成,也就是说在演员孕育角色的整个过程中,都不能离开体验。这里所说的体验既包括演员本人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如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是爱是憎;同时也包括演员对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情感的感受,即对人物在他所处的情境中的情感的体验。离开了体验,演员的创作是无法进行的,同时也无法寻找到准确的表现形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之所以是基础,是由于它赋于了人物以真实的生命。离开了体验所表演的人物,往往只能是十分苍白地表现出一个角色的躯壳,或者是搬用一些早已司空见惯的模式来替代在活生生的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准确、鲜明、生动的外部体现,结果只能使他所扮演的人物失去了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力量。所以,在表演创作中,演员能不能够深入地去体验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思想感情,是鉴别演员在表演上是真实还是虚假的分水岭。
体验是基础,而体验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人物的创造。因此,演员在创作中,决不能是为体验而体验。记得赵丹同志曾经说过一段往事:在30年代,他曾经与一位当时十分著名的演员一起演戏。有一次,这位名演员在演到十分激情的时候;不仅声泪俱下,而流出来的鼻涕搭拉在嘴上。赵丹同志看不过去,就伸手想去替他把鼻涕擦掉,而这位演员一巴掌打开了赵丹同志的手,下台之后还责备赵丹不该去擦他的鼻涕,然后说:“那是艺术!”像这样的沉醉于自我体验之中,而根本不考虑观众的审美需要的表演,已经很难说是与艺术的创造有什么关系了,这种所谓的“体验”无论如何是不值得称道的。
体验是基础,体现只能是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这并不是说有了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外在的表现形式,特别是产生出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形式。任何一个演员要想在表演中获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形式,一方面他必须在声音、语言、形体与表情的表现能力上训练有素,使之在表现其内心体验时,能够在物质上可以有所依托,无论是在表现细腻人微的情绪变化或者是激荡澎湃的巨大激情时都要能够应付自如;另一方面,则要演员在体验的基础卜必须去反复地探索、寻找最能够表现出其内心体验的外部形式。正如亨利·欧文所说:“人们常常认为伟大的演员是依靠一时的灵感的。没有比这种想法更荒谬的了。……一个伟大的演员的惊人之笔,一般都是经过仔细的估量、研究和琢磨的。”人物的内心活动要想真正能够准确鲜明地表现出来,是要经过演员创造性的劳动才可能达到的。声音的高低强弱、语言的重音、顿歇处理与语调的抑扬顿挫、身体姿态的变化、手势与表情的配合等等,都是需要演员去精心雕琢的。只有这样,人物的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体验与体现的目的是为了塑造出一个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既不能是为体验而体验,也不能脱离了体验的基础仅仅去追求表现的形式。体验与体现是形与神的关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的。没有体验的表现必然是苍白的、缺乏感染力的;然而有了体验但找不到鲜明的表现形式,即使是最丰富的体验也难以得到完美的体现,同样也难以动人心魄。所以,一个演员要想创造出真实动人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必须要有十分真挚、深刻的体验;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地去探求精确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他所创造出来的人物达到“形神兼备”的境地。
在电视表演艺术中,正确地认识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对这种关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正确的表演观念。不论电视表演有什么自己的特性,而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仍然是这两个问题。例如:尽管电视的纪实性很强,但在解决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时,如果不去强调最终应该是统一于角色,而只是去迁就演员,成为演员在自我表现,那么恐怕就失之偏颇了。再如,我们有的电视导演和一些电视演员强调电视表演是一种“感觉”的艺术,而并没有真正理解员无论是对人物的感觉还是对人物在某一情境中的心境的感觉,都只能是在演员真挚的体验与鲜明的体现的高度统一中才有可能创造出来的。如果只把自己的创造寄托在听凭灵感的“感觉”上,或者甚至是依靠非常一般的模式化的“感觉”,那么他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则必然内心是空虚的、苍白的,表现形式上也就必然是缺乏色彩的、没有感染力的。这样的表演对于观众来说一定是毫无吸引力的。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正是由于对于表演艺术中演员与角色的关系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