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舞台表演技巧
演员在摄影机或摄像机前,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手段去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这就统称影视表演艺术,它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演员自身: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创作的工具材料、和创作的产品即人物形象这三位一体统一于演员自身。
影视演员应掌握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技能,并掌握一整套表达人物情感、思想的内部心里技巧,他依据剧本,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人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屏上。
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隐藏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并对剧作的人物形象作有个性的补充和体现。这种再创作,就要求影视演员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具以较深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演员与角色、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即内部)与体现(即外部)的统一。
作为电影的种种特性,例如:它的逼真性、时空性、蒙太奇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电视也类似)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
一、银、屏幕的逼真性:
银、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影视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实景偷拍时,包括现实中的人们)一一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这就是说,影视演员是在与现实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现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的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
二、演员以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
演员创作角色的过程中,组成创作自我感觉的必不可少的各种因素和技术方法,如动作、假使、规定情境、想象、单位与任务、注意与对象、真实感与信念、速度与节奏、情绪记忆、交流与适应、逻辑与顺序、性格化、舞台魅力、肌肉松驰、道德与纪律、控制与修饰、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言语、造型等。为了掌握演技和进行具体的理论及分析影视片表演鉴赏,我们先从表演的内部技术学起。
一、动作
表演(员)的名词就是动作。演员就是动作者。 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它的“原因”、“目的”和“结果”,这就是动作的三大要素。 动作-是演员技术最主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重视它。演员表演时,仅依靠外在动作是不够的,必须找出内在的根据(即目的)。如:1、削铅笔 2、疲倦
二、注意力集中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眠外,他的注意力是不停的、时刻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的。那么影视演员在银、屏上的注意力集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对象上的一门技巧。银屏上或舞台上的注意多为有目的的注意。
演员要强迫自己注意力集中,一方面要和实际生活一样,同时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必须明确。所以,一个演员必须养成一种自然的注意力集中的习惯。演员需要有注意的对象,对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员的注意力。演员在排练过程中,有时会被私心杂念所干扰或被外界各种现象所吸引,离开了应注意的对象,将会出现肌肉紧张、慌乱等现象。演员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术”,假借于想象虚构,给自己提供根据,并对对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内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对象上,从而排除私心杂念及外界干扰。
演员有意识地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可以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增强记忆,为创作角色储备丰富的素材。
有的演员在喧闹的环境里也能进入角色,有的演员有一点声音就会被打扰吸引,使他不能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这就说明他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因此,训练一名新演员做到注意力瞬间完全集中在表演对象上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常地、不懈地练习方能成功。
* 注意力集中练习题:
1、在屋里,注意听屋外有什么声音。
2、注意听外面的声音,忽然改变听门外有什么声音。
3、触觉的注意力练习:蒙上眼睛,让他摸指定的人。
4、味觉注意力练习:体会各种不同食品的味道(酸甜苦辣)
三、肌肉松驰练习(肌肉控制)
肌肉松驰是演员消除肌肉紧张的技术。肌肉的多余紧张对演员总的自我感觉起着有害影响,会破坏正确的创作,妨碍对角色的内心体验及外部体现。 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很好的修养,容易犯有莫不开和精神及肌肉紧张的现象,这对表演艺术有极大的影响。
例如:
一个人平时行动很随便,但一站到镜头前,便总觉得手脚多余,没地方放,不知干什么好,这些现象都是肌肉紧张所致。一个演员为了表情逼真,必须尽力想办法使肌肉松驰下来,尤其是面部肌肉。
那么什么办法可以使肌肉松驰下来呢?
只有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种现象上的时候,肌肉才会松驰适度,动作才会自然舒适,注意力集中与肌肉松驰是互相帮助起作用的。也就是说只有注意力集中,就可以帮助松驰;反之,如果肌肉产生多余的紧张,也证明注意力没有很好的集中。
演员在表演空间里,精神应该集中,肌肉应该解放,把精力很合适地消耗于动作中,有意识地锻炼肌肉松驰,有意识地锻炼和控制自己的肌肉松驰和紧张,达到能够自由运用肌肉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的各个形体器官才能富有表现力,才能表达角色的内心体验,自由地流露出内在的情感,达到预期的创作效果。
*、肌肉松驰的练习:
1、坐在椅子上,使全身肌肉松驰到零度(即人在醉酒、重病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动作特征)
2、全身肌肉松驰后,紧张右腿的肌肉再将全身肌肉恢复适度。
一、 两种形式的表演在自我准备方面的一致性 1、“从自我出发”所需要的条件及对自我的加工和准备 1) 建立起演员的观念 2) 演员自身素质的解放与拓展 3) 相应技巧的掌握是“从自我出发”的前提 2、运用自身经验系统参与表演创作 1) 人生经验是演员创作的基础 2) 艺术经验是对生活的选择及再组织艺术人生的前提 3) “角色的远景”和“演员的远景”与自身经验的对位
二、 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一致性关于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的争论由来已久,自表演进入电影后,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历史的演进,它就力图从戏剧模式中解脱出来,寻找出自己独特的表呈方式及美学特征。这样终于导致二者演化成一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电影极力要摆脱剧场的正面性,戏剧式表演和剧场性陈设,电影被认为是从舞台化的停滞状态跃进到电影化的流动状态,从舞台化的人工造作跃进到电影化的自然和直截了当。而戏剧面多这种挑战,也宣称让戏剧电影化,舞台演出工业化。电影表演技巧与舞台表演技巧必有其共同的规律可循,他们内核的一种结合是两种技巧外在呈现的原动力。这便是本文的初衷与文中论题的由来。一.两种形似的表演在自我准备方面的一致性众所周知,电影表演与舞台话剧表演同属于人创造人的艺术,三位一体是电影演员和话剧演员共同遵循的表演规律。我们所说的人创造人,实际上是演员创造人物性格。人既要创造角色,也就是说要使一个普通的人转化成另一个普通的人,首先离不开演员自身这个创作实体。“从自我出发,利用有魔力的假定去创造形象。” 保持本能才能从实际出发,它是前提和条件。要想从自我出发,还必须认识到人的自我是呈多元状态的。有作为社会的自我,有作为家庭的自我,还有作为师生的自我、朋友的自我;有地位悬殊不同的自我;有知名与不知名的自我,有自备的自我和趾高气昂的自我;情绪状态不同的自我还有不同的变化。正因为有了无数的自我,才展现出自我性格的多侧面。演员的艺术自我受到艺术对象的制约,它是一种精神的投入,如不在精神上全部投入,就只能生产出物质产品,如车工的自我只能生产出机械零件,纺织女工的自我只能织出花布来。演员如不实施精神的全部投入,就只能创造出角色的躯壳而没有精神,没有精神的人就只能创造“死人”。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和准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其演员的概念;
2. 演员自身素质的解放与拓展;
3. 相应技巧的掌握是从自我出发的前提演员运用自身经验进行创作,从一定意义而言,人生本是一出戏,生活中有精彩的表演,表演中有真实的生活。演员在表演创作中的经验有其多重交叉运用,归为以下几类:
1. 人生经验是演员创作的基础;
2. 艺术经验是对生活的选择及再组织艺术人生的前提;
3. 角色的远景和演员的远景与自身经验的对位。演员运用自身经验系统参与表演创作,本身是从自我出发的基础,是表演在自我准备过程中必备的先决条件,充分调动和运用自身的经验系统,就能找到角色的影子,反之影子也会飘忽得无影无踪,即使看得见,你也很难摸到它,更不能充分利用它。它使你眼前蒙上一层迷雾,不清晰,因此,我们要调动经验系统为创造角色服务,它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基础和宝贵财富。
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一致性
(一) 组织行动是表演技术的基础表演从某种艺术上讲,就是行动的艺术,无论是电影还是舞台,都依赖于行动这一技巧。行动是指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组织的有既定的目的的心理行动、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的总和。斯坦尼表演体系主要是揭示人类行动的规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通过可以为意志操纵的行动,去把握不为意志操纵的心理。以行动联系演员内外部,实现以体验为基础的有意识的行动,以激发下意识的创造。这是组织行动的原理。演员创造角色的技巧究其根本就是组织行动的技巧,无论是电影演员还是舞台演员,在对这条原理的事实上是根本一致的。斯氏理论中演员以行动的实施去激发心理的体验,从而获得角色感觉,进入下意识创作,其最终目的是使创作角色的演员实现一种良好的角色感觉,去更有机的、合乎逻辑的完成角色行动。演员创造人物性格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套用一个模子,而是要求对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的典型性格进行多角度的全方位的立体放大与展现。我们讲求性格塑造,反对只演概念,因而必须积极的实施行动以创造性格。
(二) 运用假定去实现正式的行动假定永远只是手段,而非艺术的目的。假定中必参与人物真实行动,才能完成角色的创作,才能调动人的情感。假定创造是艺术的创造,而没有非艺术的自然性做基础,也没有艺术的生命——体验。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都必须运用假定去实现真实的行动,假定是实施行动的前提和基础。 1. 利用双重假定来创造人物首先必须完成角色的假定,这是人物创造最基本的、共通的假定。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变幻无穷的时空; b. 人物变形的随心所欲。 2. 假定性与逼真性的对立统一 3. 两种表演艺术都是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观众面前展现,而且人物具体可见,具有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因而它们较之小说或其他门类更直接、更具体,它给剧作的虚构增添了强烈的真实感。因此,两种形式的表演是既有假定性,又有逼真性。
(三)行动的直观性激发幻像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而行动则是演员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组织的有既定目的的心理行动、语言行动和形体行动的总和,行动主要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它具有直观性。这种直观性的直接和具体,迫使观众去怕判断人物的声调是友好的、恐吓的或是嘲讽的,从而促使观众解释它面前多方面发生的事情。这些事实意味着戏剧具有现实世界的一切特性,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境。当然这种真情实境在电影或舞台方面是经过演员演出、假定的,它是做戏。
(四)行动——永恒的现在时态把实践表现成为似乎是此时此地发生的,一种永久的现在。剧作家和演员必须竭力使得观众认为自己就是所看到的事件的见证人,而演员也应该真正相信自己就是哈姆雷特或奥赛罗;因此全神贯注于演员和表演的观众,就会忘记自己在看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把它当作自己正在亲眼见到,甚至正在经历的事。表演创作,仅仅有了经验还不行,还必须使得感情到位,感觉到位严格说来就是情感,这种体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情的体验,而是在情绪上、情感深入上的深深体验。行动最终要完成“三通”,它的出发点以及突出特点永远还是“人”,是自我。
创造角色性格过程中体验的一致性
(一)情感是体验中生命的核心情感世界是人类独领的精神舞台,演员的情感创造是一个全息的流动过程,这过程中,有其不同的强度,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孕育着不同的人物形象。情感是人类共有的有机天性,而体验正是从人的天性中吸取而来的,情感永远是体验中生命力的核心,演员的创造永远离不开情感。
(二)移情是体验的心理基础移情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演员创作中的角色的情感性质是被演员赋予的。通过主体意识的活动将对象人格化为自我,移情所产生的快感是对自我内心活动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欣喜,也是演员创作中双重自我的有机融合。演员借助于本能和无意识的动作移植于角色身上,才能从情感发源地——自我情感,辐射或投射到客体的角色身上。
(三)下意识是体验的闪光点以行动的实施去激发心理的体验,从而获得角色人物的感觉,进入到下意识创作。行动永远离不开心理活动、语言行动和形体行动。演员在摄像机镜头前或在舞台上积极的行动,然后由行动反馈到内心,从而及其角色的情感,最终完成角色的体验。下意识是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所共同需要的,下意识使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鲜活动人,闪烁着生命力的火花。
(四)控制是体验的定位演员创作角色永远要植根于深深的有意识的体验角色基础之上,要正确的生活于角色之中由此产生“我就是”的真实感和信念。演员真情投入创作,使角色富有生命力。但是,就是在演员一味的沉浸于真情实感而忘记了控制,那么表演也就失去了分寸,而分寸感也便谈不上演出的真实。演员实施体验创造角色,控制是保证角色的定位,定位标志着角色的诞生,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同样需要实施合理的控制,以求人物形象的准确定位。
性格对时空依赖的一致性表演创作是人类深层情感的表达方式,它区别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能切实体验到的明确的喜、怒、哀、乐,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过程,是一种对情感的理解,使人类从一种特殊的角度观看世界的方式。它超越了一般的个体生命,而带有人类的、一般的、宽泛的情感体验。生活中的人往往为了自己的既定目的在有意或无意的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在表演的使用中,则凭借机会合理的借用假定释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对人类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生活中到处都在演戏,表演中的演员却在生活。表演艺术创作需要把人的情感进行归纳、集中,使之凝练并赋予艺术的感染力。因此,它需要时空对其实施规范。因此,性格的创造,无论是电影表演,还是舞台表演,都是对时空的依赖。以直观的时空创造非直观的时空,是艺术家创作在塑造性格中情感参与的直接结果,也是创作者经验参与的结果,是以经验与经验的呼应,是艺术家对自身经验系统和情感系统进行改造的结果,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创造性的、鲜明性格的人物的形象,并把观众带入那丰富的情感世界。物质的发展进步,既把演员的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使前景一派奇光异彩,同时也隐藏着种种危机。如何在物质的重围下绽放异彩,使演员作为创作的主体得以不断充实与发展,以至不成为科技的俘虏,这是我们不断思索和探究的意义所在,也是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值得共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