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高中你是在省重点高中河北师大附中学习的,你怎么想起报考艺术类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以下有时简称电影学院)是你一直以来的梦想吗?
李扬(以下简称李):不瞒你说,我最初知道北京电影学院是1998年电视台播放《还珠格格》的时候,当时一部电视剧把赵薇给捧红了,后来知道她是电影学院毕业的,之后了解到还有一大批年轻的一线演员像徐静蕾、陈坤都毕业于电影学院,我才慢慢地开始注意这所学校。但是当时没有想过要考这所学校,原来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是学医,我觉得医生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甚至能使人起死回生。大概在2002年1月份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要去北京参加艺术专业考试,他考的是制片管理专业,当时建议我和他一起去,我对这方面的考试内容是一头雾水,也没在意。直到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前一个星期,我意外地收到了他从北京寄给我的一份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简章,并再次鼓励我去报考。当我收到招生简章的时候,注意力并不集中我朋友要报考的制片管理专业,而是注意到表演专业的报考条件和专业考试的内容。当时电影学院在我眼里是一个梦的天堂,是一个特别神圣的地方,感觉有些遥不可及,但这次同学的鼓励使我产生了报考的冲动,对于怎样应考,我一点把握也没有,而且觉得我不可能考得上,但是凭着一股子冲劲,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当时就想,人这一生,要走很多的路,有些路试着走过了,走不通可以掉头回来,再走别的路,如果没有去尝试,就会成为永远的遗憾。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名试一回。
记:那你当时的自身条件怎样?有哪些艺术专长?
李:我所在的学校是重点高中,当然还是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不会像艺术学校的学生那样专修自己的艺术特长,但是我平时喜欢弹吉他,也喜欢唱歌,经常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演出或者比赛,曾得过中学校园歌手大赛三等奖,我觉得这些对个人表演能力都是很好的提高机会,我也会在这样的活动中结识很多热爱文艺的朋友,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其实〖HTHB〗在我们这样的重点高中里,文艺晚会和文艺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会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机会,关键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懂得把握机会,大胆地展示自己。
记:那你当时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爸爸妈妈支持你吗?
李:当父母知道我的决定后,妈妈还挺支持我的,在她眼里我想做什么,只要不太过分,她都会支持我去做,她常跟我说男孩子要能拼能闯,但是爸爸当时是极力反对的,毕竟马上要高考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要花大量的时间到北京去考试,并且要考的学校是北京电影学院,他觉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近万人里面录取一百人,百里挑一,而且有许多艺校毕业的学生去考,像我这样毫无准备的人,做这样的尝试是很不值得的。当时无论我和妈妈怎样劝说他都无济于事,他的坚定甚至让我妈妈也产生了动摇,但是由于我的强烈要求,最后我和妈妈还是悄悄地来到北京,报了名才打电话给我爸爸,那个时候他再反对也没有办法了,只能默默地支持我。当我过了初试进入复试的时候,心里轻松多了,我觉得能够向前挪动一步就是胜利,没想到进入复试后,又进入了三试,最后拿到了文考证。三试发榜那天看见榜上有我,我高兴地和妈妈在发榜处拥抱了好久,我一个大男孩当时竟激动得有些想流泪。
记:从你做出报考决定到来北京参加考试,之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你是怎么准备考试的?
李:考试需要提前准备的是朗诵、声乐和形体。我准备的朗诵材料是给我寄招生简章的那个朋友给我找的,是一篇诙谐幽默的小故事。当时准备得比较仓促,那位朋友告诉我说,很多考生在考场上朗诵徐志摩的诗,或者是一些很煽情的小段子,老师听多了容易产生听觉疲劳,所以选一篇幽默的小故事让我朗诵,希望我能调节一下现场的气氛,或许能给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当时还是抱了很大的侥幸心理,总是希望能够靠与众不同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声乐方面,因为我从小就自学吉他,喜欢吉他弹唱,所以这方面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大部分的时间主要用在形体表演上,因为我从来没有接受过舞蹈训练,而且时间也短,找老师教也来不及了。所以我就买了DVD,模仿了一段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反复地看,反复地练。当时练习的时候还要很小心,不能被爸爸发现,常常是等他们入睡以后,我带着耳机在房间里面练习,那段时间常常熬夜。
记:那你还能记得第一次考试时现场状况是怎么样的?
李:没进考场之前只是看见黑压压的一片人,感觉每个人好像都很不错,女孩子长得比较漂亮,男孩子都比较帅气。我们按照考号排队,一个考场20个人,有男有女。我们考场大概有四个监考老师吧,听说还有一个是黄磊,当然,我是出了考场后听同伴说的,因为我当时在场上实在是太紧张了,都没敢仔细地看评委老师。初试的主要内容是朗诵,果真当时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材料都是煽情的,我的幽默故事博得了在场老师的一笑。给疲倦的监考老师换个新口味,或许给我也增添了一点独有的特色。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顺利地通过了初试。进入复试,我的心态就轻松多了,感觉到自己能够走到这一步已经很满足了。复试考朗诵、形体和声乐,当然还有集体小品。我们那组小品的题目是“军训”。一个考场20个人,表演小品的时候按考号分为两组,我们那组除了我都是女孩,所以我自然而然地只能扮演教官了。我们那组的女孩子都很有灵性,本来在场上我只是训练他们齐步走啊之类的,没想到她们制造了很多突发情况,需要我去解决,有的人中暑啊,有的人不听从指挥等等,使一个本来很枯燥的题目变得丰富起来,所以我觉得在场上,能够和一些很好的竞争对手分在一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演戏的时候是需要对手相互配合的,这样才能相互刺激、相互激励。声乐我选择的是吉他弹唱,这是我的长项,没什么可担心的。形体就是模仿了迈克尔·杰克逊的一段舞蹈,对于自己的舞姿,我实在是没办法评判,因为除了这次考试之外我没有跳给任何人看,当然也就得不到评价和意见。三试的时候形体、声乐都是分开来考的,和复试的形式基本上一样,只是多了一项口试,老师考察了一下我们个人的知识掌握能力。我觉得我是越考越轻松越考越没有负担,直到最后知道自己通过三试的时候,我反倒有些留恋,留恋那些和我共同“作战”的战友们,留恋那些考场。
记:那年你除了报考电影学院还报考其他院校了吗?
李:报了好多所,重庆美视、浙江传媒大学、湖南大学、还有……记不太清楚,报的都是表演专业,湖南大学还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当时这些学校都考过了,并且名次也比较靠前。那年我在电影学院考试的专业成绩比较靠后,所以当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还犹豫了一下。因为报其他艺术院校就一定能走了,报医科类我的分数也够了,也能走,但在当时来看,报电影学院,基本上是会被刷下来的,可就是怀揣着百分之一的希望,我还是说服了我的父母,报了电影学院,结果真的落榜了,不过我并不后悔,因为在当时,对于医科类我的兴趣已经减弱了,人似乎总是这样的,不能同时怀揣着很多梦想,即使同时拥有很多梦想,也会有个先后顺序,当时在我心中的梦想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一定要上北京电影学院,我的父母一直觉得高考是非常残酷的,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重来,所以当时一直劝我放弃,不过看到我仍然坚决地选择从头再来,他们也没有办法。
记:那第二年考的时候,情况是不是好些了呢?
李:怎么说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情况更加糟糕。第一年的时候是爸爸反对,妈妈还是很支持我的,但是第二年当我说还想继续考的时候妈妈也有些动摇了。毕竟我是一个复读生,已经给过我一次机会了,失败了,想做第二次的尝试肯定是要花更大代价的。并且我的父母一直很担心我的身体,怕我压力大,太累了。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谈了好多次,我当时向他们保证,我再考最后一年,如果再失败的话就不考了,父母看我立场那么坚定,最后也是咬咬牙,决定再支持我一次。但实际上,我当时在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失败一次重来,失败两次我还会再重来,直到我成功为止,为了我的梦想我觉得这是值得的。但是这些话当时我都没有办法对他们说,怕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虽然我一直鼓励自己,但其实我当时也有很大的压力,第一年应考时我的心态是很平和的,心想就是来尝试一下,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回再考,就没那么简单了。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再次考试,怎么着也得比第一年强啊,所以经常考虑后果——如果考不上的话,我再坚持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可能人在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动摇吧,毕竟面对失败,该如何前进,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所以我想任何人在这个时候态度都无法强硬,即使他表面再坚强。但是只要有一种信念在,总能帮助你解决问题。所以现在回想我觉得〖HT〗一个人拥有梦想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它总能给你无限的动力。
记:那第二年应考,经历了前一次的考试,应该有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吧?
李:对啊,第一次准备得实在是太仓促了。无论是台词还是形体上我都没有很大的把握。所以这回我专门在石家庄找了老师辅导。这回的朗诵材料还是给我寄招生简章的那个朋友帮我找的。是一篇关于文革的朗诵稿《那年我十五岁》。是他的爸爸(曾经是一名演员)帮我辅导的。因为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年代,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的感情都把握得不太准,后来我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一直在思考这篇文章,还参考了许多关于文革方面的史书,研究了很多那个年代的故事。不断地查阅资料,分析作者的感情,虽然最后的时候还是觉得差一点味道,但是比较当初的时候,已经有很大的飞跃了。因为要把握好一篇朗诵稿,首要熟读,所以那个时候我课间也背,上厕所也背,吃饭的时候还喃喃呓语,像个神经病似的,到最后那篇文章我几乎可以倒着背出来了。背得多了,反复地思考,感情自然有了,之后我朋友的爸爸还逐字逐句地帮我纠正过多次,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我朗诵起来是很自信的。
声乐方面我找到了河北省歌舞剧院的声乐老师来辅导,学的是美声,因为老师听过我的嗓音条件后觉得我比较适合唱美声,后来我就一直在那个老师那里练习《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形体开始是找一个舞蹈培训班的老师来给我辅导的,他看我又高又壮的,就交了我一段蒙古舞,但是我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学习这样的舞蹈是很有难度的,大概学习了两个月,我觉得实在是无法完成这样的舞蹈,所以就又找了一个省艺校的专业舞蹈老师,他教过一些学习舞蹈的学生报考过表演系,有一定的经验,他告诉我其实表演系的形体考试并不是要求你的舞蹈技巧有多么的好,它着重的是动作的协调性和对舞蹈的表现力,所以他就教了我一段京剧的亮相,就是一些法儿的东西,这样的类型比较容易突出我的优势,因为我的眼睛比较大,容易炯炯有神。(哈哈笑)大概学习了大半年吧,就准备要考试了。第二年是我爸爸妈妈一起陪我来的。通过一试、复试、三试,直到最后,都考得挺顺利的,最后我的专业排名是第40名,还算是不错吧,所以要相信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一直以来最大的动力就是我的梦想,我梦想着这个学校,所以我不懈地向它奋斗。其实这次考上了,我倒并不是很激动,只感觉辛苦了这大半年,总算是有点成绩了。(笑)
记:表演考试一般都还要考小品练习,像朗诵啊、声乐啊这方面的都可以提前准备,但是小品好像是现场才给题目,没有办法提前准备的。
李:对,小品其实是不需要做什么准备的,但是考了两年我个人也有一些经验吧。因为小品基本上都是集体表演的,所以现场很可能有一些混乱,怎么样在集体混乱的情况下把持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首先,表演一个小品要有始有终,要把一个故事说清楚。当你的搭档临时出现状况的时候,自己千万不能出戏,要灵活地适应现场的情况,继续自己的表演,因为你是无法掌控别人的,可能台下你们商量好了这样表演,但台上对方一紧张,就把要表演的内容忘记了,这是常有的事情。其次,就是肢体行为要大于语言表达。因为小品考试就是想通过这种考察形式,看我们对刻画人物和人物特点所能展示的表现力、穿透力。而且在考场上,对白较多是最容易造成混乱的,老师可能什么也听不清,大家一团糟。放轻松一点,生活怎么样,现场怎么样就好。
记:那表演小品的时候是不是很忌讳大家乱作一团啊?
李:是的,其实这种情况在考场上是很常见的,演着演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乱作一团,主考老师一句也听不清,根本没法继续看表演,只能喊停,自然这一组的成绩也不会很好。我始终认为,这种考试注重的还是表演,台词固然重要,但是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重要的是怎么样来完成自己的表演,不被埋没,不随波逐流。所以“静”显得尤为重要,肢体静,但内心的情绪不能断,在我看来,内心情绪往往也是最难表现的。
记:那你第二年考试的时候是怎么完成小品表演的?
李:第二年我记得我们那个组出的题目是“暴雨将至”,我们商量的大环境是在一个公园里,有人扮演情侣,有人扮演清洁工等等,临上场前,我就扮演一个等人的人,表现一下等人的焦急情绪,当我们组上场的时候,我看见道具台上扔着一枝玫瑰花,就顺手拿了来当道具。老师一喊开始,大家就开始各自表演,吸取以往考试的经验,小品应当有冲突,所以我拿着玫瑰花站在那里等人,一边自己表演,一边寻找机会和同伴配合,时不时问问卖冷饮的几点了,时不时又怪罪清洁工扫地不小心,把垃圾喷溅到我脚上了,之后没多久老师就开始喊下雨了,当时场上的考生都焦急地乱跑乱喊表现出雨大要躲雨,我想那个时候太混乱了我要是也跑,也就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了,于是我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还拿着我的玫瑰花,时不时地抹一把脸上的雨水,抬抬头看看天。没多久老师就喊停了。还有一个小品题目是“救火”,是个双人小品,当时我和我那组的男孩扮演兄弟两个,他是弟弟我是哥哥,他在房间里看书,因乱扔烟头引起火灾,突然之间起火使他很慌张,又拿水盆接水,又假装拿毛巾捂住鼻子。正当这个时候我回家发现家中着火,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救弟弟出来,我焦急的帮忙救火,此时弟弟已经晕倒在地上,我把衣服脱下来用水打湿,包住头,奋不顾身地跑进去,假装在烟雾中寻找,然后艰难地把弟弟往外背。最终的结果,按常人的思想我们一定是得救了,为了不重复枯燥,我在背他出来的过程中,因烟雾太大、无法呼吸,失氧也摔倒了,但凭自己的最后一口力气我把弟弟推出门外,自己晕倒在烟雾中。
其实小品的题目虽然是一定的,但是过程和结果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我想老师在考察演技的同时也会对本身小品的创作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一些创新,不能死板硬套。
记:进入三试以后还有一项是特长展示,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李:我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自学吉他,后来也是因为业余爱好,自己创作了一些歌曲,所以特长展示的时候我就自弹自唱了一段我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原来我父母曾经反对过我弹吉他,觉得占用了我太多的学习时间,现在看来这倒成了我的一笔小财富。所以我觉得家长们千万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有很多特长是在小的时候无法发现的,如果他们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就应该给机会让他们去尝试,如果当初我放弃吉他,或许就不来报考电影学院了,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就是表演吉他弹唱,虽然简单,但是效果似乎还不错。
记:三试的时候还有口试吧,这个需要注意什么?
李:口试应该来说是最容易的一项吧,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实话实说。老师一般会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提问,比如说你爱看什么书啊,喜欢什么电影啊,再有就是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吧,电影学院出了一本《文艺知识小百科》,那本书里面就涵盖了最基本的一些常识。因为考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程度差异是比较大的,有很多省重点高中的学生来报考,还有很大一部分艺校的学生,不能说重点高中的学生就比艺校的学生文化素养高,但在文化课的考核方面,应届高中生会显示出他们的优势来,不过艺校的学生比我们更早地接触艺术,更早地接触社会,所以很多观点比我们成熟,这是我进入电影学院两年来和同学们相互交流的感受,所以我想老师在口试考核中更看重的是个人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们常常说,表演的基础是观察生活,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