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人艺老演员叶子大姐的百岁诞辰。她是当前演员当中岁数最大的一位,确乎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这使笔者不由地想起1951年初,叶子在《龙须沟》里扮演的丁四嫂。叶子扮演丁四嫂的格外成功,使得她成为我国话剧界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也成为开创新中国话剧事业卓有建树的元老之一。正是由于丁四嫂扮演得非常精彩,非常出色,非常动人,非常深刻,许多当时居住在龙须沟的老百姓都把她当成自己的“老街坊”和亲密的朋友,并且连续数届选举她为崇文区参加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些观众干脆把丁四嫂的形象誉为“从龙须沟里捞出来的人”。
这里,不妨引用叶子大姐在“演员日记”中的两段话——“第一幕一开幕,丁四嫂又是往屋外淘水,又是垫炉灰,又是晒衣物,又是做饭、赶活计,手脚忙个不停。而且,她的嘴里还骂个不停,又是骂女儿小妞子,又是骂儿子二嘎子,又是骂丈夫丁四,又是骂官府和老天爷。她一刻不停地干,同时又一刻不停地数落这个埋怨那个。为什么会这样呢?1,是生活的拖累,家庭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就用骂来暂时减轻内心的压力;2,官府的压迫,这么脏,这么臭的沟,没人管理没人修,可是当官的照样来收卫生捐,逼得她心里直骂:‘他妈的!怎么想出来的。连饭都没得吃了,还他妈的这捐,那捐!’;3,是环境的逼迫,老天爷作对,昨天晚上一场雨,屋子进了一地的水,忙了一早上,才把水淘尽,可不大一会儿,天又下起雨来,跟穷人过不去,她不得不骂:‘老天爷,你有雷怎么不劈那些当官的跟恶霸去,跟我们作的哪门子对啊!?’丁四嫂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劳动妇女,她心直口快,由于生活里受着重重的压迫而脾气不好,对于丈夫和孩子往往没有好气,老数落他们的不是,可是心思却整个扑在他们身上。”叶子还写道:“丁四嫂的父亲是个捡破烂儿的,在她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女俩相依为命没有任何收入,日子过得很艰难。母亲忙于挣钱吃饭,对孩子没有什么家教,又很疼女儿,所以养成她的任性。她嘴上很野,说骂就骂,身上邋邋遢遢,母亲也不能常给她清理。因为母亲爱她,所以她心里有什么就说,没有顾忌,养成直爽的脾气。可是,当她看到母亲为她生气或难过的时候,她又同情母亲,觉得母亲从小把她拉扯大很不容易。这又形成她对人富有同情和善良的一面。”
剧作者老舍说:“丁四嫂也是个‘两面人’——她的嘴很野;她勤苦,可又邋遢。她的这些矛盾是被穷困所折磨出来的。这也就是我创造这个人物的出发点——明白了穷人心中的委屈,才能明白他们的说话行事的矛盾。”叶子的人物设想,正是在剧作者意图的指导下产生出来的。然而,为了实现这个完美的构思,一般观众并不知道也难以想象,叶子不但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同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龙须沟》刚刚开排的日子里,叶子主动请求自己用沙哑的声音塑造丁四嫂。她写出的理由是——丁四嫂终年劳累,营养不良,身子不强,还要勉强挣扎地生活下去,性格上有着疲沓的一面。这个人物解放以前看不见自己的家庭会有什么出路,心情很不好,打不起精神来,于是走起路来疲疲沓沓,做起事来拖拖拉拉,心里发愁眼神就发愣。这个人物性格直率,有话就说,爱用大嗓门儿,兴奋的时候更是一边喊着,一边拍打着听话的人,因此声音慢慢变得有些沙哑。导演焦菊隐看过以后,立即表示同意,并且给予表扬。为此,叶子从戏开排之日起,就硬是改用沙哑的声音说话了;排戏时是这样,生活里也是这样,一直到完全养成习惯为止。演出以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认为这是难得的“神来之笔”,一下子把丁四嫂给演活了。至今,人们仍然牢记在第一幕结尾,当丁四嫂听到小妞子不幸掉在龙须沟里淹死的消息时,一边不管不顾地迎着暴风骤雨奔向那条臭沟,一边用更加沙哑的声音,撕肝裂胆地喊叫着“妞子……”这是让观众心脏收紧和潸然泪下的一声喊叫,因而,也是让观众永远不能忘记的。
非常遗憾的是,当时叶子毕竟没有掌握改变声音的科学方法,演出几十场戏以后,声带果然受到了严重损伤,并且从此再也不能恢复自然的音色了。开始,叶子感到非常痛苦和有或多或少的懊悔,因为她将要一辈子都得用沙哑的声音去说话、去演戏。但是,当她想起了丁四嫂是怎样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龙须沟的居民怎样把她当成自己人,心里又格外地感到欣慰和骄傲。叶子说:“为了观众,为了自己的爱好,真没什么后悔的。”几十年来,她非但没有一点怨恨的想法,相反,却很是安详,坦荡,自豪,心静如水,心安理得。这件事,至今仍旧成为剧院里,乃至整个话剧界盛传的佳话,自然也是憾事。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首先应当是一个优秀的生命。”是的,难道丁四嫂的身上不正是流淌着叶子的血肉与灵魂吗?难道丁四嫂的身上不正是燃烧着叶子旺盛的生命之火吗?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个秋日,叶子心情很好,她像是对自己也像是对别人,喃喃地说:“三个男人,我最亲的人,父亲、丈夫、儿子,全舍掉了!这都是为了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