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摄影师。江苏省吴县人。父亲在上海教私塾,他随读过两年,后进上海美丰石印局学习彩色版画石印制版工艺。1927年,进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学摄影,兼做杂活。从1927年到抗日战争前夕,他先后在天一、明星、艺华、电通等影片公司担任摄影师,完成了《桃李劫》(1934)等10多部作品。抗日战争期间,他主要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摄影师,除参加新闻片《抗战特辑》的摄制工作外,还在重庆、香港等地参加摄制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孤岛天堂》(1939)、《白云故乡》(1940)、《热血忠魂》(1940)、《日本间谍》(1940)等,并在《还我故乡》(1945)中担任摄影指导。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任《还乡日记》(1947)、《遥远的爱》(1947)、《街头巷尾》(1947)、《关不住的春光》(1948)等影片的摄影师,并任《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和《丽人行》(1949)的摄影顾问和技术指导。1949年9月,去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影片《赵一曼》的摄影师,后又参加拍摄了《白毛女》(1950)等影片。1955年转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摄制彩色影片,先后参加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1955)等多部彩色戏曲艺术片的摄影工作。
他的摄影取景构图自然,人物造型生动,并善于运用虚实结合,大全景和中近景、特写结合的手法,增强蒙太奇组接的节奏感,使影片的主题更加鲜明。1960年,任上海电影技术研究所所长,努力为研制新型摄影机、光学技巧印片机、海底摄影设备,以及立体电影等而工作。“文化大革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