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艺考名师培训班”前期的课程是对学员们的“洗脑”,灌输了大量对造型艺术规律的知识。那么,“艺考名师培训班”最后一周的课程则是对前期课程的梳理和应用。这一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章晓明教授,《美术报》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蒋跃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陆琦教授为学员们授课。
“人看到了什么取决于看它的方式,而人本质上具有无穷多种看同一对象的方式,随着这种方式的不同,同一对象呈现千变万化的形态,20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画家莫兰迪,通过写生发现了人的视觉经验的无限可能性。”章晓明教授以“真实中的差异”为题,对意大利画家莫兰迪的作品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剖析。讲座中,他通过自己在法国留学期间,拍摄到的莫兰迪作品和画室场景照片,以自己多年来对莫兰迪作品研究的知识积累,从莫兰迪的早期绘画自塞尚与立体主义所得,以及受契里柯的影响,最终成为形而上风景静物大师,创造出静稳坚牢的独特画境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使学员们对这位画了一辈子瓶瓶罐罐的艺术大师有了清晰的认识。
《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一书是蒋跃教授历时10年,精心著作,探索研究绘画形式语言的艺术理论专著。在名师讲坛上,他浓缩书中精华,分成6个章节6次课时,由表及里,运用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加以佐证,向学员们讲解了构成绘画形式语言的规律,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蒋跃教授多次在讲座中提到书中题记,向学员们传授学艺之道。“艺术家的才能在于觉悟,觉悟在于层次。正如潘天寿先生所云:‘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他说,提高审美,掌握构成美的形式语言,能够读懂解析大师作品,往往比盲目地画一百张画更有意义。
陆琦教授的色彩写生课,以解读作品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受到了学员们的喜爱。他把自己的原作带到课堂,有静物,有风景,从如何练习画小色稿,到构图、画面色彩关系的组织,水粉画的调色技巧,画面冷暖色调的控制以及对高考色彩高分卷的解析,给学员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教学经验。
陆琦教授的最后一堂课,还给了同学们很大的惊喜。他把讲座的课堂,搬到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两个方面对学员进行了指导。首先,作为艺术家该如何定位,他一边播放幻灯片展示作品,一边例举了自己如何从早期的西藏题材创作“跳出”,找到真正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表达载体。
其次,作为一位辅导美术高考的教师,如何教学得法,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应战能力?比如,在水粉静物画表现技法上。陆琦讲到:画一个苹果或陶罐,能处理好苹果的凹陷和对陶罐口的塑造很重要,是得分点。在画面的整体处理上,要有概括能力。首先,在画面中要有明确的黑白灰关系,重的地方要敢于深进去。然后,在黑白灰里面再分别找出黑白灰。亮面里面找一个暗中亮层次,灰里面也找一个暗中亮层次,依此类推,就是每个层次再细分出三个小层次,画面就丰富了,这就能体现出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