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晴最怕的就是数学,一上数学课,她就觉得特别烦,老师说的东西她根本无法听懂,她觉得自己真不是学数学的料。所以每当一说考数学,她马上就会情绪低落,常常是一进考场拿起数学卷,就觉得乱糟糟的一片……
解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可怕的事情,有人说“我的计算题怎么总也算不对,就害怕数学考试”,有人说“台词怎么背也记不住,就怕上台表演”……记得小时候的我自己,有一次学校来了美国人参观,有个美国人跑过来跟我握手并用英语问了我一个问题,我自己知道如何回答,可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因为这件事,我有好多年都不敢用英语和别人交谈,就这样失去了很多提高英语的机会。
仔细想一想,我们害怕的是些什么事呢?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你小时候所经受的某些刺激,比如有的人怕狗,因为小时候曾被狗咬过。另一类是你失败过,或你自认为自己注定失败的活动。比如,你认为过去计算题总出错,这次考试也一定会出错。其实,无论是哪种情形,你所害怕的事情正是你的弱点所在。你幼小,不能斗过一只小狗,所以,你恐惧;你学习能力不够,所以计算题出错,由此害怕计算。每个人都有一些弱点,这些弱点正是我们回避和恐惧的事情。
读书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好像都有如赵晴那样所恐惧的学科,我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这些学科是我们的“弱项”,遇到考试,这一学科的成绩往往就不太理想。所以,对这一学科,我们就会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并断言,我们不是学这一学科的料。实际上,我们害怕学习某一学科,并不能说明我们缺少这一方面的能力,或许我们在这一方面很有才能,只不过由于一两次的失败,引起了我们的恐惧,在恐惧情绪的支配下,我们就会对这一学科形成逃避心理,从而令我们对自己的潜能视而不见,天长日久,我们就会在所害怕的事情上一事无成。
那么,恐惧究竟是如何使我们的潜能受到阻碍的呢?
第一,恐惧阻止我们尝试。因为害怕,我们放弃了任何拼搏,潜能便无从发挥。比如:我的数学不好,就说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于是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放弃了努力,这就是恐惧在作怪。
第二,恐惧令我们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你不能客观地评价现实,你的害怕就正在影响你的潜能。比如,我们只是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较差一点,然而由于恐惧,我们却倾向于在这一学科全面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第三,恐惧令我们回避现实。以为闭上眼睛困难就不存在了。实际上,潜能正是在克服困难中得以发挥和证明的。
恐惧阻碍了我们的潜能,所以,要想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就必须克服恐惧。某一学科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恐惧,成为我们的薄弱环节,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自我否定。如果失败后,我们总体上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我们就不会害怕失败;但如果失败后总体上是否定自我的,认为自己没能力控制自己的命运,那就会形成逃避。
(2)以偏概全。如果只在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较差,但却在这一学科上全面否定自己,就会造成恐惧。如一女生在语文中的古文差一点,就认为自己不是学语文的料,由此对这一学科产生恐惧情绪,这是倾向于从整体上否定自己的认知。
(3)结论武断,缺少证据。害怕某一学科的人,往往在失败后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不是学这门学科的料,所以想方设法地逃避这一学科。其实,正是这种主观性害了你自己。你可以问一问你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看待你的某门弱项的?你会找到相反的证据。
你的害怕是一张网,禁锢着你的活力;你的害怕是一堵墙,构成你的自我限制。你所害怕做的事情肯定是你的潜能所在,也—定是你提高最快、进步最大的领域。如果你害怕英语,你就立刻去做英语题吧;如果你恐惧长跑,你立刻去跑上5圈。你会发现,你的恐惧会消失,你会释放出你难以置信的光和热。
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人的天赋各有不同,如果面对某个学科,我们即便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也还是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再因为自己学得不好而一味地感到恐惧,以致一条道走到黑。我们需要转变思路,学着把它放下,去找寻新的出路,或者,正是因为你的“放下”,在这种尝试中,你发现了自己从不敢奢望的生命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