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考报名结束。艺术类,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小低谷后,终因涉及到未来高考及出路问题,热潮又开始抬头。跟留学一样,艺术特长及艺术类学校的选择,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提前便要考虑且做好选择的问题。只是 ,中考从艺,考生或家长,你打好谱了吗?
现象:艺术类回归理性
现象一:毕业生反哺母校。5月22日下午,青岛艺术学校第12届“无限春光”艺术教育展示会在青岛大剧院举行。部分优秀毕业生主动参与进来:青岛电视台新闻主播单云担任主持人;从德国留学归来、目前就职于中央歌剧院的李君献上独唱 ;现加拿大杂技团演员、艺校第一届杂技班毕业生表演了杂技;备受岛城各界人士关注的“艺校三胞胎”,赴青来到现场;特有观众缘的女演员朱媛媛通过VCR寄望在校学生们“ 要把握最好的时光”…… 毕业生反哺母校的做法,无疑帮助在校生学习目的更明确。
现象二:艺术类开始早打算。拿青岛市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艺术类学校青岛艺校来说,2015年的招生,因艺术高考带来的思考及对素质教育的重新定位,当年的招生工作不可谓不辛苦,不但要跑遍青岛,还要跑到相邻城市乃至省内外。而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一招工作470人的计划,专业加试报名就近700人。以至于校方不得不另外辟出名额以备二招。
现象三:家长不再打谱中途转行。以往,很多家长抱这样一种打算念文化课直至高二,在跟不上再学美术或艺术。而今年,越来越多的考生及考生家长开始转变意识,即从中考开始,便为未来高考及出路打算留学、学艺术还是普通高考,在中考时便早作打算。
分析:三个误区必须避免
青岛艺术学校作为青岛演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基地,曾经培养出许多影视歌舞明星。该校校长李建刚与记者一起探讨了当下艺术教育的几个问题。
“艺术报考这种热法是件好事。”李建刚校长表示,喜爱艺术的孩子逐渐增加,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及普及。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规模的增长,也为国家培育了更多的艺术人才,促进了文化品位和社会面貌的改变。但是,社会和一些家长对艺术教育缺乏理性、全面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课成绩低的学生才学艺术,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应该参加普通高中文理科学习。二是艺术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学的 ,学习的费用不是一般人家可以负担得起的 。三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学艺术意味着大学毕业后失业的风险更大。
至于原因,李建刚校长认为其中既有认识的原因,也有学习目的过分功利化方面的原因。以往很多家长和学生,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禀赋,单纯作为一条捷径来走,既不做长远打算,也不顾学生喜好,一味请家教、上速成班,花费自然很高。以致部分学生考上大学就迷失方向。
在学艺术再度呈现火热苗头的现在,青岛艺术学校李建刚校长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先搞清楚自己学艺术的目的 。李校长将其归纳为四类:
1.捷径型。很多地方初中生划片招生,艺术特长生是进入不属于自身学区的优质初、高中的有效途径,艺术生高考录取线较低,这些都促使一部分学生学习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可能考上理想的中学和大学。
2.职业型。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相关就业岗位相对好找而且待遇优厚,促使一部分学生选择艺术,为的是学一门技能,不一定非要考大学。比如钢琴调律、管弦乐器维修、美术设计与制作、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杂技与魔术、曲艺表演等专业。
3.事业型。一些有艺术天赋、对艺术执着追求的艺术爱好者,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进入专业艺术团体为演员、演奏员,甚至学习艺术的理想就是成为艺术家。这种类型与职业型有交叉。
4.素养性。孩子学习艺术的目的 ,不是把艺术作为考学敲门砖、不是把艺术作为职业,更不是把艺术作为一生的事业,而是把它作为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这四种类型,只是根据学习目的的划分,此划分并没有优劣对错之分。”李建刚校长表示,把艺术作为敲门砖,使一批通过纯文化课高考可能连本科都很难考上的学生走进了名牌大学的校门。关键一点是,家长为孩子选择学习艺术,要坚持兴趣和适合的原则,还要看孩子的潜质条件是否适合。现今有很多学生虽然靠一时突击艺考侥幸上了大学,但由于基本功不是循序渐进扎实练出来的,所以上大学后明显显现出艺术系统学习的不足和艺术的“贫血症”,以致影响毕业后的艺术职业生涯。广大中考从艺的考生及家长们,在选择之前是否停下来理性地想一想,学习艺术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