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的“对话练习”中,我最偏爱第6题“六句话表演练习”。它是综合培养演员各方面的素质的好习作。有些演员和考生在表演中往往过多地依赖台词,甚至以为只要熟练地背下台词,走走调度,就算表演了。而“六句话的练习”只许说这六句话:
甲:“你一定要走吗?”
乙:“是的。”
甲:“不回来了?!”
乙:“嗯”。(哪能啊)。
甲:“那就滚吧!”
乙:“谢谢!”
却要求学员演绎出不同规定情境、不同人物关系、不同人物动作、不同情节情调、不同心理状态的小品。只允许说这六句话不能改任何一句,不能加任何话,甚至感叹词,其顺序不能变。演员可以通过想象,通过对规之情境、事件与动作的设置,演绎出不同时代千变万化的小品。
演员在这儿似乎在做一道复杂多变的填空题,演员的“活儿”的重点在说话之前、在话与话之间、在话的背后。实际上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动作,演员要寻找到有行动性的语言,因为,有行动性的语言可以突出人物性格;可突出人物关系;可以突出主题意蕴;可以引起观众丰富的联想。演员要努力在台词之前、之后、之间寻找到人物的意志,角色的动作,即真正台词的内涵。作家把台词书写得很艺术,那怕文法上修饰得多么好、多么美,他在表达语调、传达内涵上却无能为力,“是的”可能有五十种说法,“谢谢!”也许有五百种说法,“哪能啊!”会演释出上千种说法。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台词的作者是剧作家,潜台词(包括内心独自)的作者是演员。即角色的台词来自作者,潜台词则来自演员。这不光是台词的处理问题,它涉及到演员创作的核心,演员创作的实质。
要求:
1.只允许说以上的对话,关键是根据这些对话展开象,挖掘和组织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及一系列心理和外部动作。
2.对话本身决定了规定情境比较尖锐,因此,需构思好冲突及后景戏。
3.除要求对话本身的潜台词要说出来外,更主要的是挖掘台词之间的心理动作和外部动作。
4.表演要真切,并组织好心理动作,注意表演的节奏。
5.同样对话可以改变人物关系,以及改变风格,如喜剧的、悲剧的等重复做。
6,要有生活情趣,一定的魅力,并抓好细节。
我教的一个班,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特别是演员的想像力,组织了一台“六句话表演晚会”,演出了完全不同的时代、完全不同的情境、完全不同的人物关系、完全不同的外部与心理动作、完全不同的情节与情的十几个系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