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造就不出艺术家
音乐对学习者的天资要求很高,很多学校在昧着良心招收一些根本没有天资的学生。那些老师的钱是挣到了,但当上课时面对这些明知不可锻造的料时,其实内心也是很后悔的。
有功利心艺术一定有假
艺术是没有功利的,唯有“真”才会有“美”,才会出现“善”。因此,我认为从事艺术的人绝不可把自己与社会、生活割裂开,艺术家只有融化在生活中才会成就艺术,才不会仅仅是用一个“秀”营造虚幻的文化艺术强盛。
要知道,一场音乐会、一个歌剧制作都不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效应,艺术史在平常中产生不平常,而不是在不平常中产生不平常。我认为,只要有功利心,他的艺术就一定是假的。学生们怀揣着梦想走进艺术院校,但如果想要像郎朗一样出来,那就是虚幻的功利主义;还有一些孩子因为考不上综合大学转而参加艺考,这是现实的功利主义,他是不会成功的。
郎朗这样的音乐家,中国一两百年都不见得出一个。他必须是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正确的时候,正确地融合,才能够出现。郎朗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才华,还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20多年的牺牲,其他父亲很难做到),时代的需要(两百年前的保守时代不需要郎朗这种类型的人)。在今天多元化时代,人们不仅在听也要看,需要各种感官刺激。郎朗完全吻合了社会最大需要。此外,在今天商品化极强的时代,艺术不走市场无法生存,郎朗有好的机遇,好的经纪公司为他包装推广,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成功先决条件。我要告诫那些怀着虚幻梦想的孩子们:你是为艺术而来的,而不是为郎朗而来的。如果一开始目标就不对,那你就不会是一个音乐艺术的传道者,靠投机取巧,音乐是学不好的。
扩招误人子弟贻害后世
音乐对学习者的天资要求很高,现在正好赶上就学难、人口多、大学要盈利、教育市场化,很多学校在昧着良心招收一些根本没有天资的学生。那些老师的钱是挣到了,但当上课时面对这些明知不可锻造的料时,其实内心也是很后悔的。我认为,现在的艺术院校扩招是扭曲的功利主义,把包袱扔给了后面的人。
我恰恰是既从事教学工作,又在艺术院团承担着艺术生产的责任,因此对文化产业链有更深的感触。今天要求文艺院团走市场,就像是学游泳一样,必须把人先扔到游泳池里,但现在是谁来给游泳池注水。艺术院校扩招也面临这个问题,文艺产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是不匹配的,它与我们经济飞速发展也是不相匹配的,现在的盲目扩招,将直接耽误孩子们未来的就业,后患无穷,我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现在艺术院校扩招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比如四川音乐学院一年招收6000人,就算四年制,在校生达到了25000人,这是不可能达到精英教育目的的。就好比意大利克莱莫纳的制琴师,一个人一年也就是两把琴,这种手工制琴的音质绝不是流水线机器制作一年成千上万批量生产能比的。中国的音乐教育需要重新厘清,大众音乐教育不要跟专业音乐教育混淆,分工越清晰,水准上升得就会越快越高,现在的状况是一锅烩,水不涨船不高,好坏不分。
最后,我还要讲一点,郎朗的成功是属于世界的,不属于中国。不是我们拥有了郎朗或者出了几个郎朗,得了几个大奖,中国就成为了世界文化大国。我认为,评定一所音乐学院的教学成果,就看毕业生的就业比例和在世界重要乐团和歌剧院占有多少席位。这才是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