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个秋天的傍晚
地点:一个装满瓶子的简陋的家
人物:妈妈 女儿
(妈妈在缝纫机前正给女儿做一件件新衣服,拿起衣服看了看)
妈妈:(自语)这孩子长得可真快啊!
女儿:妈妈!妈妈!(女儿进门跑到妈妈身边)
妈妈:菲菲回来啦!快吃饭吧,饭都快凉了,你又跑哪去玩了,把身上上弄得这么脏
(女儿不说话,慢慢地走到妈妈面前,像是有话要说的样子)
女儿:妈妈。
妈妈:菲菲你怎么啦?
女儿:我不饿!
妈妈:不饿也要吃点,怎么能不吃饭?不吃饭怎么能长个子啊!菲菲,妈妈给给你做了件衣服,马上就做好了!你快吃饭!(继续干着手上的活儿)
(女儿有心事的样子,又走到妈妈面前)
女儿:(鼓足勇气)妈妈我想要点钱。
妈妈:(停下手上的活儿)你要钱干什么?
女儿:小朋友们都有钱。
妈妈:你要吃什么,用什么,妈妈都给你买,你要钱干什么啊?
女儿:小朋友有的我也要有!
妈妈:妈妈不是告诉你不能和小朋友比这个吗?
儿:我就是要比!(撒娇地拉着妈妈的手非要不不可)
妈妈:(严厉)妈妈没有钱,不给1
女儿:妈妈有钱,妈妈给我钱。(追着妈妈要)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妈妈说了没有钱了,快去吃饭吧!
女儿:妈妈!小朋友们都欺负我,都不和我玩,就是因为我没有钱。他们都笑话我是穷孩子,妈妈是个捡瓶子的,没有钱!
妈妈:(一愣)菲菲你要多少钱啊?(心里很沉重地走到床边)
女儿:妈妈给我钱?(不可思议地看着妈妈)
妈妈:十块钱行吗?(女儿惊讶地看着)
女儿:(接过钱)十块钱啊!!(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看女儿那么开心,也觉得颇为欣慰)
妈妈:菲菲!妈妈再给你十块钱!妈妈知道你是大孩子了,也该有自己的零花钱了,但这些钱一定要省着用,可不能乱花呀!(女儿连连点头)
女儿:妈妈,你真是个好妈妈!
妈妈:就你会说话!菲菲,现在你可以去吃饭了吧?
女儿:妈妈我要出去玩!
妈妈:这么晚了,不能出去玩了!
女儿:我答应了小明,要去他家玩。妈妈,你不是让我做个守信用的孩子吗?是不是?是不是啊?
妈妈:那你不能玩得太晚了,早点回来。(女儿转身就跑出门外)菲菲穿上件衣服呀!
妈妈:这孩子长大了,也知道问妈妈要钱了!(坐到床边,拿起了女儿小时候的相片回忆)
(不一会儿,女儿抱着一盒糖从门外跑进来)
女儿:妈妈!妈妈!
妈妈:菲菲回来了,你拿的是什么啊?
女儿:妈妈,给你的礼物。
妈妈:这是什么呀?
女儿:这是糖,特别甜。
妈妈:这糖是哪来的?
女儿:我在小明那里买的!
妈妈:你拿妈妈给你的钱买糖了,多少钱啊?(女儿在弄手指,不知怎么回答)你把妈妈给你的钱全花了?(女儿点点头)妈妈怎么和你说的,不是不能乱花钱吗?妈不吃这么贵的糖。
女儿:妈妈,这糖不贵。
妈妈:(生气)妈妈不吃糖。
女儿:(哀求)妈妈你吃一个吃一个。
妈妈:(坚决)妈妈不喜欢吃糖。
女儿:妈妈你不吃,怎么知道不喜欢吃呢?
I妈妈:(严厉)你把它给我退了。
女儿:为什么?
妈妈:你把钱给我要回来。
女儿:我不退!
妈妈:你退不退?
女儿:我不退不退就不退!
妈妈:你不退是吧,那我去退!(妈妈去拿女儿手中的糖盒,女儿和妈妈争抢,结果糖撒了一地)
女儿:糖撒了!!糖撒了!!(女儿跪在地上边哭边捡糖)
(这时妈妈发现不对劲,充满疑惑地盯着那些发出了奇怪声音的糖。于是她捡起了颗糖,拨开了糖纸,又接着打开了第二颗、第三颗。Oo…发现这个盒子里全是包着糖纸的石头,这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又被骗了)
妈妈:(激动)菲菲!
女儿:(委屈地哭诉)妈妈,我错了!我不知道你不喜欢吃糖。我看小明吃糖,就觉着很好吃,所以也很想让妈妈吃。小明说让我问你要钱,他就给我糖,我真的不知道妈妈不喜欢吃。妈妈,我错了!我不该乱花钱,我这就把糖退了,我就去退了。(抱着糖盒转身就要出门)
妈妈:(哽咽)菲菲,妈妈喜欢吃糖!
女儿:(高兴)妈妈!真的吗?
妈妈:(哽咽)妈妈真的喜欢吃糖!
女儿:那妈妈你吃一个,你快吃一个!(拿出了一颗“糖”让妈妈吃)
妈妈:(强忍泪水)菲菲,妈妈自己来!(妈妈让女儿看着自己把“糖”放进嘴里)
女儿:妈妈,糖甜吗?(妈妈看着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的女儿很欣慰地点点头,女儿开心地满屋子蹦啊跳啊)
女儿:(兴奋)噢!妈妈你说“糖”甜了,妈妈喜欢我买的“糖”喽!妈妈说“糖”甜喽!妈妈喜欢吃我买的“糖”喽!
妈妈:(欣慰)菲菲!来妈这。(把女儿搂到自己的怀里)菲菲,我的好女儿,你长大了,懂事了,知道疼妈妈了,妈妈很高兴。
点评:此命题为一句话命题的双人小品。从命题上看,人物关系可以确定为母女或母子。以上构思是将人物关系设立为母少女:母亲是一个捡废品的,女儿是一个智障儿童,她们来自一个社会底层家庭。这样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可见构思者的特别用心。
一开场,母亲一个人在家里为女儿做着衣服,这时女儿从外面玩耍回来,居然平生第一次开口向自己的母亲要钱。要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小品中母亲想问的问题,也是引发大家想继续看下去的问题。当女儿拿着母亲给的零用钱出去跟小朋友换了一盒糖回来的时候,母亲为女儿这种不懂事的行为感到气恼。为了教育女儿不随便乱花钱,母亲让女儿把糖退回去,并在这里跟女儿发生了争执,情节进行到这里一切都是顺向匆发展的,事件设置也是司空见惯的。
可接下来的这个设计却是比较巧妙的,一个出乎意料的事件,一下子改变了母亲的行为状态:母女在争执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糖盒打翻了,母亲这才发现自己的女儿被骗了。就在此时,智障的女儿被母亲从未有过的严厉吓得哭了起来,并向母亲认错,说出了“妈妈,我错了”的句子。
母亲拿起包裹着糖纸的石块,听着女儿的认错,心情非常复杂。母亲意识到了自己的严厉伤害了女儿,为了保留女儿心中的那份童贞,也为了让女儿的一片孝心不付诸东流。母亲反过来安抚伤心的女儿,并把女儿一直误以为是糖的石块塞进了自己的嘴里,含着泪点头对女儿表示自己喜欢吃她买的糖。母亲这个举动的设计具有点睛之用,把母亲对智障女儿的怜爱阐释得淋漓尽致。
整个小品事件的安排很简单,事情也很小,但发生在这对具有特殊身份的母女身上却显得不那么简单,尤其是小品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与起伏。结尾处的设计比较煽情,渲染了母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