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专业高考知识学习:浅谈电视剧表演与戏剧、电影表演的同异(一)
电视剧表演与戏剧、电影表演的同异 电视表演艺术和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在创作任务的要求上应该说基本上是共同的。那末,电视表演艺术的特点是否与戏剧、电影表演艺术有着相同之处呢?它们之间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电视表演艺术与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在其最主要的特点上应该说与戏剧、电影表演艺术是完全相同的。这一特点就是它们都是一种“化身成角色”的艺术。
前面已经谈到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电视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都是要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使之具有审美的价值。而这一创作任务的完成则只能是通过演员自己粉墨登场,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设身处地去扮演角色,最终达到“化身成角色”这样一个途径来达到。 “化身成角色”之所以成为戏剧、电影和电视表演艺术的最为主要的特点,是由于它指出了戏剧、电影和电视表演中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矛盾:即演员是以其自身为载体,使之变为剧本中之人物,表现出另一种性格,成为另一个人物,最终以此为媒体,使观众从中领会其审美之价值。
“化身成角色”最先见诸于记载是在著名的表现派表演大师,法国演员哥格兰所写的《演员的双重人格》一文中。他说:“‘化身成角色’这句话,按照我记忆所及,是勒梅特尔在《吕·布拉斯》中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后才第一次被采用的。”而所谓“化身成角色”在他看来就是要“在扮演角色时总要设法剔除我个人的特征”,最终“希望是成为进入我所扮演的角色”。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论及演员的表演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演员“应该渗透到艺术作品里整个人物性格中去,连同他的身体形状、面貌、声音等等都了然于心,他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为一体”。这里所说的“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为一体”,也完全可以理解为化身成为角色。 “化身成角色”在著名戏剧导演、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创作术语中被称之为“再体现”。这是因为“再体现”一词在俄文中的原意就是“变成另外一个人”。亦即“化身”的意思。他认为:“一切演员--形象的创造者,毫无例外地都应该再体现和性格化。”这是“由于每一个演员都应该在舞台上创造形象,而不简单是向观众表现自己,所以再体现和性格化对于我们大家都是必要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不简单是向观众表现自己”,而应该是“再体现和性格化”,实际上是明确地指出了演员在扮演角色时应该化身成角色。 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对于演员创造的特点有一句十分精辟的艺诀。这句艺诀就是:“是我非我,我是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从这句艺诀中,它论述到了“是我”--演员在进行创造,而所创造出来的角色,则已经是“非我”了,而所谓“非我”也就是说化身成为角色了。虽然作为角色的载体的我还是我,但他已经成为角色,而并非原来的演员的“我”了。另一方面,它又从演员的创作任务角度提出要“装谁像谁”,无论谁扮演角色,都应该达到“神情毕肖”的境界,也就是要达到“进入角色”,“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为一体”,并且把他“再体现”出来,达到“装谁就像谁”的程度。从这一幅对联似的艺诀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把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来扮演角色,而最终必须是化身成为角色的这一特点十分辩证地表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