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平方”所产生的互动效应,还辐射到原著、改编影视剧之外的领域,衍生出新的图书品种。例如,赵薇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一举成名后惠及出版业,花城与南海两家出版社推出的《还珠格格》图书销售达几十万册;
介绍剧组演员的图书亦成为热卖对象,如《小燕子——女生赵薇》、《千姿百态小燕子》、《从灰姑娘到小燕子》、《超级优秀生——苏有朋》、《真人真美丽:林心如》、《深情尔康—— 周杰走过》等乘热打铁接踵而至。最近还出现一类
时尚图书,书评人士雅称为“与电影的文字约会”。这类图书实质上是以电影为对象的
散文创作,作家用个性化方式描述自己对影片的独特感受与体悟,电影成了作家
写作的由头与
素材来源。如洁尘著《暗地妖娆》,扉页标明“一个唯美女作家的电影随笔”;聂双著《蓝月亮的
舞蹈》,全书择取38部中外爱情名片,撰写了38篇爱情电影札记,附录电影故事,并配以精美的电影剧照,很是吸引电影爱好者的眼球。畅销书门类众多,除畅销小说之外,连环画、卡通漫画与影视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如前所述,《水浇园丁》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改编之作,改编对象便是刊载于纸媒体的连环漫画。美国人认为“连环漫画就是纸上的电影”,根据家喻户晓的连环画改编成电影,向来是好莱坞征服观众的诀窍之一。这类“连环画电影”几乎部部叫座,诸如《超人》、《蝙蝠侠》、《迪克.特雷西》、《蝙蝠侠归来》、《蜘蛛侠》、《夜魔侠》、《绿巨人》等等。对好莱坞片商来说,拥有惊人发行量的连环画及其塑造的大众偶像,等于提供了胜券在握的票房期货。中国电影与连环漫画结缘始于1934年,当时天一公司老板邵醉翁别出心裁,将叶浅予在《时代画报》上连载的漫画《王先生》改编成电影。邵醉翁四处物色演员,从明星公司挖来汤杰饰演王先生,该片成本约四五千元,票房超过十万元,让天一公司赚得盆满砵满。此后,汤杰与天一公司分分合合,又续拍了《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过年》、《王先生到农村去》等五部系列片,在影坛上热闹一时。中国连环画电影的另一个经典题材是张乐平笔下的 “三毛”,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摄制了据此改编的《三毛流浪记》、《三毛学生意》、《三毛从军记》等三部故事片,受到观众的欢迎。近来,电视剧也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当朱德庸的漫画集《涩女郎》在大陆推出形成热潮之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不失时机地将这套漫画作品改编成
电视连续剧《粉红女郎》。该剧秉承《涩女郎》的喜剧精神,增补不少内容,将缺乏情节连贯性的漫画演绎成一部情节剧,改编后的《粉红女郎》凭借朱德庸的独特品牌获得很高的收视率。上海
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我为歌狂》则创造了本土漫画改编动画片的范例,由两个女孩子编写的故事搬上银屏后收视率极高,不仅带动了图书的热销,还开发出《我为歌狂》系列衍生产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连环漫画再一次成为大众文化的新宠。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纸媒体内容资源与影视的整合,更看重由连环漫画牵头的一整条文化产业链的互动及蕴含的勃勃商机,所谓“一人创意,十人不愁”,受益方足以扩展到
动漫、电玩、网游产品。且不说迪斯尼公司自《白雪公主》、《米老鼠与唐老鸭》以来整合漫画与影视相关产业成功运作的经验,近年来日本、韩国的
动漫作品也在全世界打开局面,形成规模巨大的产业链,动画电影、电视片、漫画书和电子游戏的交叉互动以及由动漫
造型衍生的娱乐产品,使动漫成为最赢利的产业之一。香港的漫画产业也很发达,香港漫画家马荣成创作的漫画集《风云》分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在票房和收视率上均有不俗表现。目前,中国本土漫画的原创作品尚未打赢外来客,原因在于资源零散,商业运作也不成熟,在市场上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对眼球的冲击力不够。其实,中国喜爱动漫的消费群体已开始壮大,这个市场的容量和潜力不容低估。我们要借鉴国外动漫创作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原创漫画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当本土漫画赢得足够多的注意力之后,在影视、电玩、网游领域才能出现“注意力平方”的连锁效应。总之,如何处理影视作品和纸媒体内容资源的整合、互动关系,急需纳入更高层次的文化发展战略给予整体考虑。影视业和出版业、娱乐业资源共享携手合作,不仅能带动本行业的发展,更可带动相关衍生产品的销售,从总体上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展市场份额,给双方或多方带来丰厚的回报,进一步促进良性互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