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可以练琴、声乐家可以练声、舞蹈家可以练形体基本功。演员不仅要进行以上的训练,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说法,更重要的就是无实物练习。它可以训练演员的内部素质与内部技巧,它不仅是进入训练的开始,也是每个演员每天必做的必修课。
无实物练习是演员进入“虚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是在假定情况下进行动作的最基本练习。
无实物动作练习就是用无实物的动作,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体积、重量、容积、质感等物体特点及演员感受的练习。它训练演员的观察力、想像力,它要求注意力集中。
最初阶段可以用实物来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在自己所表现的物体上,要认真地感觉它;记住物体的特点:
体积、重量、质感……然后放下东西,凭记忆及想像,最重要的是凭你对这个物体的整个感觉,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地来做没有实物的练习。
无实物行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想像丰富、观察敏锐。做无实物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感觉记忆,叫做想像的行动,是一种在脑海里重现现实生活形象的能力,是对过去体验过的感觉与逻辑和顺序的记忆。由于它们能受到准确的控制,所以能达到十分真实,也就能产生对正在进行的行动的真实性的信念,这是初学表演的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再建议把它作为初学的演员和有经验的演员的专业锻炼的基础。他认为想像物的行动与练习,对于话剧演员来说,“是具有练习曲对于钢琴家,发声练习曲对于歌唱家,扶把练习对于舞蹈家那样的意义。在演员生涯的一生中应当持之以恒地经常做这种练习”。无实物行动的练习,有助于有意识地再现最简单的形体行动的逻辑和顺序。在生活中最简单的形体行动,由于经常重复,已习惯成自然。
做“无实物行动”的练习,你得把注意力集中在大的行动中每一个最小的组成部分上,没有实物就会促使你更加细致,更加深入地注意形体行动的性质。
做无实物训练,不是完全让你今后演戏不要实物了,而是作为训练的手段。如果你掌握了,在舞台上演戏时也可以不要实物,但演电影就不行了,必须有真实的实物,否则就破坏了真实。
因为我们在自己的想像中重视现实生活的现象,同时也在自身激发与这些形象的感觉相联系的情感。换句话说,我们通过感觉记忆影响情绪记忆,即对过去感受过的情感的记忆。
一个人讲述一个悲惨的事件,在视觉、听觉、触觉和其他感觉的记忆中重现这个事件的详细情境时,他往往会以新的力量在自身再现过去体验过的惊慌、苦恼、恐惧以及绝望等等心情,一个好的演员应该能做到这些。这种感觉记忆和与之相联系的情绪记忆对于艺术家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滋养艺术家创作的养料。
除训练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外,无实物练习也是训练我们“艺术选择”及恰切地使用艺术手段的开始。因为在训练和练习的过程中,必须牢记那些最具物件特点和表现力的动作,必须摒弃那些平庸的、无表现力的动作,这正是艺术选择和艺术表现的开始。
如果扩展开来看,一个无实物动作的练习之中,动作的排布、趣味的选择、重心的突出、节奏的安排,都涉及艺术选择。不要看练习小,东西简单,但作为一个演员的训练,它是必不可少的:
(1)无实物动作练习训练注意力集中
它使我们肌肉松弛地在假定的环境中动作。它是带有强制性的,强制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表现的物体之上,也因此去除在表演中的不必要的紧张。
(2)它使我们产生信念
学会在虚拟的条件下借助注意力集中和想像产生信念。训练真听、真看、真感觉。信念是一个演员在虚拟条件下行动的基石。
(3)它培养动作的连贯性、顺序性、逻辑性
只有有了动作的连贯性、顺序性、逻辑性,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动作不断线。在这里连贯性解释为:物体的大小、位置、感觉的一致。顺序性是指动作的先后顺序应依生活进行。逻辑性是指要合乎生活的逻辑。
无实物动作练习在电影表演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中,“无实物”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广泛地运用在戏曲表现之中。如我们见到的《秋江》的船、江水,《徐策跑城》中的城墙,又如《挑滑车》中的马、山道、滑车……在戏曲中大量的景物、事物都是用无实物手段来表现的。戏剧包括话剧也有不少沿袭戏曲的表现手法,或在先锋戏剧中,无实物都大派用场。就电影表演、表现的真情实境(很少有用无实物的)而言,无实物就很难作为表现手段来使用了。但我们切不可以轻视它,因为在电影的表演中也有它的用场———在拍演员中近、特写景别的内反拍镜头时,当然可以使用演员在摄影机外搭戏,但如果不用演员搭戏的时候,就要用上无实物训练的一切了。另外,在拍摄中常有的调动演员的位置来“借光”,为了构图的需要而“借位”,事过境迁的“补镜”等等,在此等创作条件下,无实物的训练就显得意义非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