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力
实际上,理解力、想像力与表现力也是三位一体的。然而理解了,想到了,必须表现出来。所有的理解与想象都是要通过表现力体现出来。因此,表现力是演员表演素质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肌体的、语言的、心理的,特别是面部及眼神的表现力,特别是揭示灵魂的表现力。表演技巧训练的就是演员的艺术表现力。演员表现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先天禀赋,更有赖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刻苦的专业训练和不断的艺术实践得到提高。
演员的表现力包括:
演员的观察力,即对生活捕捉、观察、提炼、想象、升华及转写或艺术的力。
演员的摹拟力,即抓住客观物象的特点,惟妙惟肖地,模仿和再现的能力。摹拟的高要求,在于不仅外形上酷似,更要在神态上神似,做到形神兼备。培养训练摹拟能力,有助于加强演员的想像力和表现力,提高塑造人物形象的技能。
演员的感受力,即演员对外界刺激和信息的感应和接受能力。演员体,察、感受到的东西才能在表演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和角色创作中对周围事物有敏锐的察觉、感受和反应的能力。演员的感受愈深刻,其表达愈真实、愈细腻。演员在表演中对规定情境的感受,交流时对环境和对手给予的刺激、对手情绪细微变化的感受,是产生“活‘i的交流和真实表演的基点。
演员的可塑性,即演员自身条件所具有的创造不同角色的潜在能力和可变因素。演员进行角色形象塑造时,往往需要改变演员所固有的某些形,包括改变演员的容貌形象、声音、外部体态、表情神态、仪表动作、性格习性以及内在气质等,使之符合影片中的角色要求。每个演员都应勤奋学习和锻炼,不断增强自己可塑性的潜在能力。
演员的激情,演员在体验和体现角色时表现出的强烈情感。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演员对于所扮演的角色怀有很大的创作热情,唤起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冲动,能全身心地关注角色的命运,并充分运用内心体验燃烧起符合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的情感,赋予角色以感人的生命力。二是专指演员表演高节奏的激情戏时,具有强烈爆发力和冲击力。缺乏激情的演员表演激情戏时就难以将情感增强到所需要的强度。
我们经常在表演专业招生的考场上,看到有的考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但也有些考生就相对弱一些。表玥恿力可以体现在考生的考试,无论是声乐、朗诵,还是形体,特别是命题表演的过程中。具有好的表现力的考生在不经意之间就会有灵光闪现,而相反有些考生怎么演都很难有好的表现。这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达到好的效果的,而是长时间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同时又是对生活热爱的具体体现。
表现力不同的考生在考场上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应试小品。一次表演三试,我出了一道双人小品“偶遇”,两组考生是这样表演的:
第一组:男主人公在街头天桥上摆地摊卖光盘,女主人公匆匆路过,发现后蹲下挑选光盘,逐渐地俩人相识,问了问彼此的情况,寒暄一番,然后告别,各自离去…既无艺术需要的规定情境,也无感人的人物关系,既无尖锐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内在的心灵冲突,既无改变人物情感、命运的事件,也无揭示人物、意蕴的细节……对话累牍、废话连篇、节奏平淡、缺乏高潮与激情……这样的小品毫无艺术表现力,也丝毫体现不出演员的表现力。
第二组:男主人公在街头摆摊修鞋,女主人公穿着时髦、现代、高档,一手提着一只高档高跟鞋,发现鞋摊,跳了过去。她将鞋递给鞋匠修,自己转身站着等待。显然,她嫌鞋摊太脏,坚持站着。鞋匠边修鞋、边背着她,显然,他也不满眼前这位娇小姐。小姐忽然惊讶地发现鞋摊的铁盒上放了一本经典名著《简爱》,她似乎改变了对眼前这位鞋匠的看法。她掏出一本杂志垫在那把脏椅子上,坐下仔细地看那部放在不合时宜地方的名著,忽然,她发现这本书这么熟悉,破旧封面的颜色与破损的右角怎么跟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一本一模一样,“不可能啊!”她有些激动地望了望鞋匠的背影,并拿起那本熟悉的小说看了一眼,抬头凝视着眼前背对着她的小伙子,……“是他,就是他!”小伙子第六感觉发现有人盯着他,返身与小姐对视。她翻阅那部小说并发现夹着一张照片,他抢下了小说,那张他们年轻插队时的合影照片却留在了她的手里。他们对视着、、沉默着、感慨万千。小伙子打破沉默:“你好吗?”姑娘:“挺好。“有孩子了?”姑娘微微点头,反问道:“你呢?过得好吗?”
小伙子淡淡地:“很好!”姑娘:“成家了吗?”他点了点头,“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姑娘看着那张照片,流下了眼泪。小伙子将照片抢过来,仍夹在书中。高跟鞋修好了,他递给她:“三元伍角。”姑娘:“留给我电话,好吗?”小伙子摇摇头,“住址也行。”小伙子摇摇头“不必了吧!”小伙子在收拾他的鞋摊,姑娘:“求你、求求你。”小伙子忍住了伤心:“三元伍角。”姑娘从包里取出一张支票签后递给小伙子。他没有接受,提起修鞋箱:“再见!免费服务。”头也不抬地离开了这里,留下姑娘一个人坐在那里,她哭了,哭很伤心。
第二组如果仅仅构思好,理解力、想像力好,表现力差也成不了好小品。如果演员的表演动作体现和揭示不出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对视时相互感受不到到当年初恋的情感,如果没有微妙细致的真挚交流,没有相互看到对方,特别是姑娘看到小伙子那破旧的鞋摊,以及干裂的手时的感受,看到当年那张合影时情感的震颤,以及枝相见时的激情,小品照样不会成功,足见表现力对于演员、对于考场的考生何等重要。
正因为这个小品有规定情境,有独特的人物关系,有历史境遇,有内在的矛盾冲突,有内在的心理冲突,,有微妙的交流,有细节、有动作,有情感瓜葛,有高潮。才造就了它的艺术表现力。
考试中还常常发现一种倾向,考生构思得不错,但太理性、太概括,缺乏细致的动作与微妙的细节。也可以说缺乏演员的想象和微观的表现,这里我们仍以前一节提到的中戏的应试小品“过桥遇蛇”为例。第三个考生,当她发现蛇以后,两只脚突然“钉”在那里,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蛇,然后出于自卫的本能,警惕地、小心地、试探着往后移动脚步的那种紧张神色;当她在攀折树枝时,听到塞率的声响,发现蛇就在脚下,吐着蛇芯要向她进攻时,她一反女孩子的常态,不顾一切地抓住蛇的七寸时那种勇猛的态度;当她极力躲闪着手中正在挣扎扭动的蛇,然后大叫一声,把蛇摔在石头上,发了疯似的连蹦带跳地打蛇时的那种近似狂暴的举止;特别是当她确信蛇已被打烂、打死之后喘着粗气、瘫坐在地上、孩子似的委屈、失声痛哭时的情感等,这一系列真情实感的流露,都说明她看到了那条实际并不存在的、令人畏惧的毒蛇;感到了自己的生命在受着威胁的危险性;感受到了经过一场“生死搏斗”以后,那种无比后怕的心理状态。说明这个考生不仅具有较强的想像力,而且也具有较好的感受力。因而她的表演真实、可信,并有一定的感人之处。
有一位学生在我强调演员的微观想象与体现的重要性时,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我明白了,我们不要演‘戏’(做戏的戏),而要演‘细’(细微的细)。”他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