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力是指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反应的能力,是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心理能力。
演员是通过角色的行动来创作人物形象的,角色的行动要贯穿在创作始终。行为动作的准确与否,同演员执行角色行为动作时的感觉是否真实、准确、细腻、鲜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演员的感受力强弱对积累生活素材、引发创作动机等有重大作用,并直接影响着演员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影视表演中的感受是受影视制作手段所制约的、非连贯性的感受。由于分镜头拍摄,演员的感受力须迅速准确体验角色此时此刻、此景此情的心理状态、情感状态、生理状态,并准确无误、生动真实地表现出来。相比之下,话剧舞台表演的感受力要较影视表演更加连贯,话剧演员的心理中断感,往往仅出现在下场之后或休息时。
演员在完成角色的行动时是有着鲜明的创作目的的。必须自觉地甚至冲动地将身心投入角色的生活之中,去感受角色的思想情绪。总之要去感受角色的一切生活,这就是有意感受。主体对客体越是集中注意和感受,就越能获得清晰的反应。有意感受能够渗入情感记忆,这对完整创作角色提供了宝贵依据。
创作中经常会遇到非设计或非自觉目的时,突然间获得一种意外感受,即无意感受。这种无意感受往往有重要的价值,作用不逊于有意感受。无意感受使角色交流极为自然真实和精彩,会使演员产生鲜明的个性色彩。
感受力练习
有了信念感,才能在行动中产生真实准确的感受。信念感的强弱决定着感受力的质量和强弱。因此感受力训练要在信念感的基础上进行。
(1)视觉类
走进已经开演的电影院,一片漆黑,找不到座位。
走出黑暗的地下室,被阳光照得睁不开眼。
风沙中,努力辨别方向,寻找远处的村庄。
双眼蒙住,充分体验盲人的生活感觉,并记住这种感觉。
在体验过程中,给学生各种声音刺激,可以给其物品,令其用手触摸辨别。可以令其搬动桌椅、收听广播,可以请同学敲门来访,看其如何辨别与接待等。一系列动作完成后,摘去蒙眼布。凭着刚才盲人感觉的记忆,再去完成上述任务,要求逼真再现。
如果没有将假定性极强的人物、情境、事件信以为真,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对一个盲人的生理、心理、动作体验就无从进行。
要抓住每一个动作环节的要素,找到人物的准确感觉,达到训练目的。
(2)听觉类
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复习功课,好像听见有老鼠在咬东西。
黑暗中,远处好像有喊救命的声音。
邻居在放音乐,爱听,还是不爱听。
在信念感的基础上,听到教师发出的每一次敲击后,立即作出被拳、脚、棍、棒等物体打在自己身体某处的反应,表现出真实、准确、生动的情感及生理的反应。
(3)味觉类
吃错了药。
饿急了回来,吃了变味的饭。
尝一尝?啊!烫了舌头。
(4)嗅觉类
闻花香:桂花、梅花、丁香、玫瑰。
屋内有异味,什么味?
闻到毒气,令人窒息。
高山缺氧,大口大口呼吸。
(5)触觉类
雨、雪、风、水、冷、热、寒、凉。
痒、痛、伤、烫。
初恋第一次牵手、第一个吻。
摸到一个可疑的东西,但看不清。
学生用自己认为最舒适的姿势,仰卧在地上,在教师引导下,闭上眼睛,排除杂念,身心完全放松。
随着教师的暗示,比如“你是一粒种子,嗅到潮湿泥土的味道,有热的感觉。全身上下逐渐从放松到紧张,开始膨胀,有强烈的破土而生的欲望,最膨胀最紧张的部分顶破身上的泥土,暴露出来,用力破土而出”。
比如“眼前一片漆黑,一阵冷风吹来,感到冷意,又饿又冷。寻找温暖,寻找食物,听到水的声音,寻找水源,发现水源,设法喝水。水的感觉如何?”
“这是什么地方?来过吗?有印象吗?”
“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交加打在身上脸上……”
综合性练习需要在丰富的想像力导引下,以极强的信念感为基础,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和直觉,使感受力得到充分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