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化资源市场配置,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通过市场化配置,文化产业可以充分获得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有效降低文化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化配置,可以使资源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生产部门和产品倾斜,推动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文化产业竞争优势。
(五)培育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和扩大文化资源市场化配置是适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目前,向内容产业转型已成为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资源配置的经验和趋势分析,发达国家政府都非常注重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政策手段,通过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市场机制,促使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部分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趋势是,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著名大型跨国文化企业正运用国内文化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成功经验构筑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配置网络。他们对外输出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资源,以控制和调动全球范围内能够为文化生产所用的一切文化资源,形成由他们主导的国际分工,利用不同地域文化资源在价格、内容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大幅度提高文化生产效率,最终以丰富的文化产品占据国际文化市场份额,维护其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培育文化生产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适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形成上海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
二、上海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和文化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现状
(一)上海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尚未建立,但经济领域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上海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尚未建立,文化生产所需要素大部分通过行政指令等途径调拨,市场配置过程总体上还处于零散、短缺、规模狭小的状态。以资本要素市场和技术设备市场为例,长期以来,文化生产所需资金依靠政府投入和企业资助的程度较高,采取文化企业股权改制、银行贷款、股票投资、风险基金等方式进行市场
融资的比较少,未能将经济领域资本运作模式与文化市场的实际有机结合,使文化生产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技术设备市场方面,除少数几家
专业设备零售企业外,由于没有专门的设备租售市场,大型文化
机构设备闲置、中小企业求租无门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总而言之,要建立上海文化生产要素市场还存在以下
问题:
1、市场主体问题。文化生产过程是一个由市场主体运用各种要素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市场主体的缺乏,会造成对文化生产要素和文化资源的需求不足,市场主体对文化生产要素和文化资源需求的不足,又会制约文化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市场机制问题。在坚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运行有序的文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文化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由于上海文化市场机制不健全,特别是资金、人力、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难以进入文化生产领域,无形中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成本,降低了文化生产的效率。
3、要素配置成本较高。目前,文化生产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仍局限于本地范围,未能扩展到全国直至全球范围内,与国外大型文化机构全球资源配置相比,文化生产要素和文化资源的内容、价格等选择余地小,配置成本较高,优势较弱。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还具有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属性,要遵循价值规律,因此,与经济领域生产要素市场相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文化生产成本、提高文化生产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济领域生产要素市场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积累的大量成功经验,可供培育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所借鉴。
(二)文化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但通过市场获取文化生产需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由于我国文化发展和管理模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生产任务由国家核定,文化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无偿调拨,无论是文化资源的供给者,还是文化资源的使用者,都缺乏有效利用文化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造成资源闲置和滥用的现象,文化资源的自由流动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