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考生放不开的情况。
老师出的题是《过河》、《过独木桥》。这种练习就是要看看学生的“想象力”和“真实感”。你想,在寒冷的冬天,河水冰冷地浸入骨髓,你要送一份重要文件而找不到过河的船只和桥梁,怎么办?
题目已经提示你要测试河水深浅后涉水而过。考生也心里清楚,就是不好意思做。有的女同学穿着高跟鞋,假装(即用做无实物动作的办法)坐在石头上脱鞋,然后一手提着鞋(无实物地提着鞋),一手拿着一根树枝(探河水深浅及当拐杖用)就过了河。
你可以想象得出,这位女同学身上穿着时尚的衣服,脚上穿着时髦的高跟鞋,要演出在冰冷的河水中趟水而过,有多困难!
可是也有一位女学生演得很认真,她检查过水的深浅之后,略加思索,决定趟水过河。只见她先把要送过河的文件(一个小信封,放在贴身的衬衣里面,再把外面的衣服脱下来绑在腰上,把袖子卷起来,把鞋、袜都脱下来缚好,挂在肩上,把裤腿卷到膝盖处,最后再用围巾把头发扎紧,免得到了河中心风吹乱了头发挡住视线,影响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在把头巾扎好的瞬间她想到文件放在胸口处不安全,要是到了河中心水深了会不会淹湿了文件呢?于是她又把文件从胸口取出来,塞在头巾下面,再用发卡把文件和头发、头巾卡住。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再在原地跳一跳,看看衣服会不会松开,文件会不会掉下。然后拿起一根树枝试探着下水。她一只脚先探了一下水温,确实感到凉得透彻心肺。她犹豫了一下,一面向四周环顾了一眼,似乎还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徒步过河的桥梁,其实她只是在被河水激了一下之后的心理反应而已。她看了一下对岸,决定干脆不试了,一咬牙下了水,嘴里还“咝——咝”地发出声音,看得出她在与寒冷作斗争……
你可以判断得出,哪一位女同学演得真实、演得好、演得生动?
生:显然是后一位女同学演得真实、细腻、生动。
师:对,前面那位女同学连鞋都不好意思脱,那怎么能真实得起来呢?当时,后面那位女同学把鞋袜都脱了,又把衣服绑好,把文件做在头顶上。演到此时,前面那位女同学也已经感觉自己演I;:似这位女同学逼真。其实前面那位女同学并不是演不出这样的水平来,而是没认真去演,也不好意思这样演。当着那么多人又脱鞋又脱袜子,多不好意思!光着一双脚就那么演多难看、多难为情!你看,她尽想自己了,“文件”呢?送不送了?这些她不想了。演员的想象力、信念感、真实感就在“过河”的这些方面表现出来呀!这是入学考试,你还不好意思,那怎么当演员?当演员不能只有个愿望就行的。
生:对,要学游泳就得下水,要当演员就得放开。那么,那个《过独木桥》的练习呢?演这样的小练习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其实这个练习就是看考生的“信念感”,并由信念感引起的“真实感”。在地板上划两条线就是“独木桥”了,这有什么危险呢?但题目是:桥下为万丈深渊。这就看你能不能相信了。许多考生都是像走“平衡木”那样摇摇晃晃地过去了,这下面哪像是万丈深渊!
而有一位考生却演得与众不同。他在独木桥边犹豫了半天,四周看看有没有别的桥、别的路。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他也只得从此而过了。他先踩着桥边试了试,实在不敢贸然过去,就蹬了下来,慢慢慢地在桥上试着爬过去,可爬了一二步就不敢爬了。注意!别人是摇晃着走过去的,而他是不敢走,只得爬过去。可爬了一半,看到下面深不可测就怕了,往前爬没了勇气,往后退又怕掉下去,只好停在半道上进退维谷。这时他都不知该怎么办了,喊吧,都吓得出不来声了,也觉得无济于事,不喊吧又爬不起来,他为难得快要哭出声了,趴在独木桥的中间不敢动。
这正好表达出一种过独木桥的心态!
此时,考场内会有人发出轻微的阵阵笑声。这位同学趴着歇了一会儿,大概感到这样不行,前后都危险,不如壮起胆冒一下险,往前爬!决心下了动作也果断了,越接近对岸时信心也足了,爬得也快了。好不容易到了对岸,他躺在地上喘着气,半天没起来……等他坐起来后,面对着那座独木桥还直发呆……
可见,这个同学的“想象力”、“感受力”、“信念与真实感”要比走“平衡木”的同学们好得多吧。我想,要是把应该怎么演才是好的细细地一说,有许多同学会做得很好的。多数同学是紧张得放不开,不敢做,怕做不对大家笑,成绩受影响,对吗?
生:的确如此,平时都想得很好,一到老师(观众)面前就紧张得不得了,越怕出错就越错;有时候连背得很熟的材料都记不起来了。
师:是啊!学生在文化考试(尤其像高考这样的重大考试)中也有“晕场”之说,表演考试一样会紧张得发晕。就像一支球队似的,要多参加些重要比赛,多和强队交锋,就能在正式比赛的时侯保持稳定、从容的心态。演戏与此同理。平时要多练习、多见观众,考试时才能做到在假定的情境中松弛、自如、合乎生活逻辑地行动。